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高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十多年来我努力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在教中研,研中改,积极实践新课程标准,"葆有童心,激趣引思,互动生成"成为我课堂教学风格的真实写照。学生喜爱上数学课,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也成了学生喜爱的老师 。
一、葆有童心:努力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德国弗来堡师范大学海纳特教授曾说过:"创造性教学的一个特征是,教师尽量关怀学生的学习,努力使自己返回到学生阶段,也就是开始一个倒回的过程,这样他才有可能把自己与学生看成一致的,并使学生把他视为同一。"我一直用这句话激励自己,我也深知,要教好孩子,你首先得自己成为孩子;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去亲近学生,用自己一颗永远不老的童心去打动学生。在课堂上,总是努力以学生的"大朋友"的角色出现,设计了种种游戏,以开放的形式,在玩中学习,在玩中领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激发,创造欲望得以满足,学习信心得以增强,合作意识和个性也得到充分地发展。
二、激趣引思:用心把学生带进数学乐园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人际交往的过程,师生间在进行认知信息传递的同时也传递情感信息,加强师生的情感对话,这胜过一味的认知传递。教师对情感的理解、表达、调控,是教育观念的灵魂。因此我便努力从教学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激情、激趣,使他们兴致勃勃的学习数学。把枯燥乏味的数学题材设计成看得见、听得到的现实题材,让学生现实生活中主动观察、分析、比较、交流、探索数学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不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与成功!
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趣味学习是儿童永不厌倦的学习方式。在日常教学和多次公开教学中,总要设计一些趣味练习,或做一个游戏,或穿插一则故事,或举行一次小型比赛,他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讲故事和动手操作等形式进行教学。在课堂中他总是恰如其分地表扬学生,"你的办法真好!"、"你想的办法老师还没有想到!"他把学生带进了数学乐园!
三、互动生成:追求真实有效的课堂
虽然我的数学教学不断得到领导及同行的赞许,结合新课程改革,不断学习,不断思考,用崭新的理念和鲜活的实践不断滋养着自己,使自己永远站在改革的前沿。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想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力求"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追求真实有效和互动生成。
互动的课堂讲求对话和共享。即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且是学生年长的伙伴和真诚的朋友。好的数学老师应该善于营造一种生动的数学情境,一种平等的对话情境。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所进行的"对话",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而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同时,学生的见解和来自学生的生活经验直接或间接的作为个人独特的精神展示在教师面前。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
生成的课堂需要耐心和智慧。课堂之所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就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追求生命的意义应成为数学教学的起点和归宿。课堂上需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需要老师展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善待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运用老师的智慧耐心引导学生,使之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获得健康的人格。
在领导与老师的关心与支持下,去年我进行了青岛市名师课堂展示,电子书包教学,让已经四十岁的我又重拾教学热情,也不断突破自己的教学瓶颈。品味着电子书包给我们带来春意盎然,相信在不断深入研究中,我们一定会收获金秋硕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将一步一个脚印地实践着,开创数学课堂的新境界、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