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作学习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描述“课程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方法,并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合作学习既然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鱼”与“渔”兼得的价值不言而喻。在日常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就需要立足学生怎么学的立场进行教学设计,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目标之一,并能够找到生根于体育教学实践的具体呈现方式,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目标。
拼图组合法(Jigsaw)由E?阿伦森(Elliot Aronson)和他的同事(Aronson & Patnoe,1997)研究并提出。其操作方式类似我们玩过的拼图玩具,就是将一整张完整的图片分割成若干个不规则的碎片,然后通过排列组合将这些碎片再重新拼成原来的图片。在拼图组合模式中,小组成员分工掌握学习材料的一部分,再将这部分相互教给其他成员。笔者以武术教学(第二套少年拳)“拼图组合法”的操作流程为例,对如何在合作学习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谈点拙见,以求共鸣。
一、师生共同梳体系,构建适宜的学习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学什么。如果将学生推向学习现场,希望他们通过主动参与学习,以合作学习来完成学习目标,首先需要学生了解的就是“我”在学什么,其次还要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既要“学答”,又要“学问”,学生主体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真正成为运动学习的主体。体育教学多以单元教学为主要形式,其知识体系多数以螺旋上升的形态呈现,让学生知道本节课在整个单元的位置会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学生一旦知道本课与先前(或后续)知识的联系后,就能够凭借已有的学习经验与运动感知明白“我该学什么”。知道学什么后,在合作学习方式上还要明确目标,即“合作做什么”。并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构建适宜其个体特征的目标。这样学生才能清楚地知道合作体的任务是什么,自己在学习共同体的分工是什么,要达成什么目标,学生就有强烈的动机和兴趣去履行任务。
二、深入研究学习内容,制订恰当的学习任务单
拼图组合法通常是由教师课前准备相应的 “任务单”,分组学习时将这些“任务单”提供给合作组学习使用。任务单的设计取决于教师对学情(学生基础)的全面了解和教材的深入分析。也可以选用以下做法:由部分骨干学生课前观看教材视频与教师共同协商、制订任务单。其意义是从学生学的角度,纳取学生建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只有基于学习主体的思考和身体体验,才会形成对运动的感知,从而有效地学习运动技术,掌握运动技能。
以学习武术(第二套)少年拳为例,第一次课,笔者与学生共同分解了四组“任务单”:第一组“任务单”(轮臂砸拳和望月平衡),第二组“任务单”(跃步冲拳),第三组“任务单”(弹踢冲拳和马步横打),第四组“任务单”(并步搂手和弓步推掌)。拆解的原因主要考虑以下三点:一是基于课前骨干学生动作技术的掌握程度,二是考虑整个套路(十二式)的难易度和连贯性,三是承接下一式起势动作(上一式终结动作)的模仿难度。此外,因担心某些团队“吃不饱”,还额外追加了一组“缠腕冲拳”。其中每组“任务单”除了清晰简明地分解动作图片外,还包括起势图片、动作要领、动作轨迹、攻防要点、易犯错误等。更重要的是要写明对某个动作的合作学习建议。
三、合理划设学习小组,力求发挥每位同学的主体作用。
笔者对拼图式合作学习组织划分学习小组的总结是:“分后学,学中合,学后教,教中合”、“合中有分,分中有合”。以48人的班集体为例操作如下:
1、把整个班级分成四个人数相等的异质“超级”大团队(每组12人)。
2、每个“超级”大团队再异质分成四个“专家”小组(每组3人)。
3、经每个“超级”大团队的讨论协商,分派 “专家”小组到指定地点学习教师分发的不同文本材料(任务单)或视频。
4、各“超级”大团队的每个“专家”小组的任务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合作学会各自所领任务单上的技术动作。学生为更快更有效地习得这些动作而进行互助、协作。
5、各“专家”小组学成后,再回到所在的“超级”大团队,其任务是:把学到的技术动作按照套路顺序分别教会未学此动作的其他成员。每个“专家”小组成员需要再一次合作才能完成指定的任务。同理,学生为更快更有效地传授这些动作而进行互助、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