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学科深处,推进课程实施研究
——青岛太平路小学学科科研规定
学校将以 “十三五”中国教育学会和青岛市立项课题《“生?动课程”实践研究》为引领,以深入课程实施为重点,用科研的视角、态度与方法研究课程与教学,将教师培训贯全程,深入推进太平“生?动课程”实践研究,促进师生的生动发展和主动成长。
一、完善机制打造子课题研究团队
学校成立《“生?动课程”实践研究》子课题研究团队,完善子课题选题、课题实施等一系列工作,开展科研专题学习与实操性培训,帮助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研究、改变、提升。重点实施“四个一”行动研究,即每周撰写《子课题组漂流手册》,每月进行一次子课题组集中研讨,每学期完成一篇高水平的科研论文,每月在“资源群”推送一篇主题荐文或参与交流学习,树立科研“新常态”,形成浓厚的课题研究氛围。
二、引领走向学科深处的课程与教学变革
1.国家课程实施
(1)教学常规管理抓落实。抓实教学“五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评价检测、辅导)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通过日巡查、周督导对教师按课表上课、按时上下课、常态课堂教学、作业布置、批改、检测、专用教室使用等教学常规要求进行巡视督查,及时反馈和整改,并纳入绩效考核,提高教学管理实效。
(2)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研究。本学期,在课程深度建构的基础上,从课程体系的整体建构延伸到课堂教学的转型,通过让课堂充满“三声”(掌声、笑声、讨论声),让学生的学习生动活跃起来;让教师的教育行为生动活跃起来;让课堂的形态与空间生动活跃起来,使课堂生动、充满活力。
第一,全体教师围绕“构建生动课堂”和“作业改革”等主题开展系列研究,坚持反复对标、教有目标、研有高标。各学科教师继续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做好全学段教学目标衔接与教学目标设计与达成研究,整合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资源、丰富教学策略,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学校将继续尝试建设多个学科的通用教案。第二,继续推行每周“预约课”制度,干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教师不少于20节,引领教师扎根课堂、深研教学。第三,组建以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海洋学科教师为主体的“STEAM项目式课程”研究团队,进行“超学科项目式”课程的实施与推进。第四,继续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研究,充分利用电子书包、希沃白板、“互联网+”等技术手段为教学服务。本学期,学校将通过电子书包展示课等活动,引领学习方式的深度变革,切实促进“生动课堂”的构建。第五,学校将坚持每周四学科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养成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科素养,助推学生生动发展。
(3)提质减负研究。继续开展“我的学生是这样的”研究活动,全面调研、了解本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习惯、学习状态、学习品质等,实施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深入开展“作业分层研究”,依托每周教研活动和“教学节”作业展评等途径,探索“个性化、实践性、探索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的作业内容,以任务驱动式自主学习为策略,努力实现轻负高效,促进不同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与提高。
(4)学业评价研究。本学期,学校将探索“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业评价方式,更好地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学科素养提升方面的积极作用。
2.拓展课程实施
拓展必修课程:一方面,学校将开发“品格课程”,将“道德与法治”“德育与精致文化”和“传统文化”教育相融合,不断提升晨会、班队会、典礼仪式、校本节日、主题活动等拓展课程实施的实效,建设学科的通用教案,切实促进学生文明礼仪的提升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另一方面,用好校本教材,扎实推进“足球课程”和“奥赛课程”的实施。
拓展选修课程:一方面,学校将继续完善社团课程,不断打造在区域有影响力的“拳头”项目,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另一方面,积极探索“走班课程”中家长资源和教师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方式,让学生得到更多的选择机会,获得更加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
3.举办“教学节”
本学期,学校将举办“教学节”,聚焦“海洋融合课”,展示“课程与教学变革”和“作业改革”的阶段研究成效,不断挖掘并推广教师行动研究的亮点与经验,不断引领教师走向学科深处的课程与教学变革。
4.开展学科竞赛
学校将坚持学科竞赛活动,涵盖整本书阅读、古诗积累、解决问题、英语绘本等,激发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养成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科素养,助推学生生动发展。
三、学习交流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
1.加强课程建设专题学习与实操性培训,通过校本培训,外聘专家进行跟进指导,帮助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研究、改变、提升,并指导跟进教师认真撰写好“我的生动课堂”研究故事。
2.形成“课题月汇报制度”结合学科教研,鼓励并要求教师反思:思课堂教学成功之处、失误之处、机智之处;思学生的不同见解,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思今后的改革创新等,并撰写科研型的教学随笔做案例研究。
3.开辟“生?动课程”教师反思交流平台,通过网络平台,让教师把平时点滴的积累凝成“豆腐块”与大家共享,通过分享碰撞,积累课题相关过程性材料,完善课题推进实施的管理。
走向学科深处的课程与教学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追寻高质量“精致教育”的道路上,我们将矢志不渝,坚持不懈,扎实推进“生动课程”的实践研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生动发展,幸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