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福林小学海洋教育特色学校汇报材料
海洋是人类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二空间,海洋战略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3年12月青岛福林小学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协助下成立了“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学校从“艺术、体育、德育、劳动实践、科技、社区活动、研究性学习、选修课、灯谜活动”等方面突出海洋教育特色,在获取海洋知识的同时,也让大海宽广的胸襟感染着每一个孩子,最终达到“让海洋知识和大海精神深入到每个学生心中”的目标,犹如江河百川汇入大海。因此我校提出了“百川归海,特色育人”的构想,在“百川归海”的目标引领下,我们确立了“海洋特色的教育理念”、“海洋活动的实施规划”、“海洋教育的设施保障”、“海洋知识的专家引领”、“海洋教师的专业提升”、“海洋选修的课程实施”、“丰富多彩的海洋活动”、“海洋元素的文化氛围”,全面打造海洋教育特色的福林小学。
一、海洋特色的教育理念:
“百川归海,和礼养正,明德知礼,修身践行”
是我校的德育品牌,我们充分挖掘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和内涵,将海洋特色融入其中,赋予了德育品牌更强的生命力。让学生了解海洋,热爱海洋,研究海洋,并培养了锲而不舍的精神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开展各类特色活动,也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深化了传统美德教育的内涵。
福林小学地处东部沿海位置,每一位福林学子都应该具备充分认识海洋、善用海洋的能力。海洋教育尊重自然环境,将教育政策延伸向海洋。我校海洋教育发展“亲海、爱海、知海”的新文化,引导学生热爱海洋情操与增进探索海洋科学、海洋文化、海洋资源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探索海洋领域,解决海洋问题的能力,形成对海洋友善的态度与价值观。
二、海洋活动的实施规划:
学校围绕着六个一实施海洋教育活动规划,使海洋教育扎实有效的开展,即“贯穿一条主线”——百川归海,特色育人;树立一个理念——让海洋教育成为海洋教育的一个主旋律;创建一个体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创建一批基地——让学生在基地活动中身临其境、耳濡目染;打造一支队伍——校外辅导员与校内骨干教师携手形成一种教育合力;营造一种氛围——走进福林,感受到浓浓的海洋教育气息。在六个一的实施规划中达到最终“亲海、爱海、知海”的教育目的。
三、海洋教育的设施保障:
1、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教育基地
2、学校海洋科普教室与海洋长廊
3、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4、青岛大学生物系
5、海洋教育大屏幕触摸电视
四、海洋知识的专家引领
1、专家引领,实践探索,走出去,请进来,使海洋研究更加专业化。邀请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专家进行海洋培训
我校聘请了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青年骨干院士作为学生的校外辅导教师,定期开展手拉手海洋教育活动;邀请了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专家为学生进行了多次海洋科普知识的讲座,在讲座中,专家精心准备了动画、课件、视频、实验,将复杂的知识变为学生容易接受的通俗易懂的知识,与学生及时互动,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成立海洋研究小组,在专家指导下开展研究性学习
召集对海洋感兴趣的学生成立研究小分队对海洋生物进行研究性学习,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这支小分队已经硕果累累。他们经常出现在海边、实验室、图书馆、专家办公室等地方,他们研究的浒苔保湿作用在全区、全市、全省均获得一等奖;研究的浒苔与微藻竞争关系全区、全市获得一等奖,并在全市进行成果展示。
3、学生走出去,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组织学生参观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在专家的带领下,参观了实验室、微藻培养室进行现场操作。专家的讲解使学生对微藻这一海洋生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组织学生来到青岛大学生物系办公室与实验室,与教授进行零距离的对话,通过显微镜观察,进一步了解青岛大面积浒苔发生的原因及浒苔的性质,提出防治和利用浒苔的好办法。
五、海洋教师的专业提升
建立一支热爱海洋、探究海洋的优秀教师团队,是成就学校海洋特色的基本保障。为了让全体教师了解海洋教育的重要意义,转变教师观念,在全校范围内掀起海洋教育热潮,学校迅速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大队为载体的海洋教育领导小组,并制定了详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健全海洋教育领导组织网络。学校以周四下午校本培训为理论学习主阵地,认真学习我国的海洋地理知识,让
全体教师了解海洋与人类环境的关系、我国的海洋政策、我国的海洋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以及我市的相关海洋资源,使全体教师对海洋教育的紧迫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全体教师自觉学习相关的海洋知识,了解我市的海洋文化,在全校掀起了海洋教育研讨交流的热潮。
学校从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培训,组织教师进行读书活动来提升教师实施海洋特色的专业素养,聘请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专家对教师进行海洋知识和海洋文化等领域的培训;选拔学校的骨干教师成立“海洋教师团队”对海洋教育进行深入研究。骨干教师孙玫老师参加了青岛市海洋教材的编写,回来后把本次教材与以往教材的不同对比以及个人的感受与老师们一起分享,并组织开展了“一人一节海洋优质课”等活动,通过深入听课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加快了青年教师成长的步伐。邀请教研员来校听课,指导课堂教学,提出意见与建议,使整个“海洋教师团队”老师们的教学水平、研究水平得以提升。
六、海洋选修的课程实施
课程设计与小学课程相关领域内容纵向衔接,兼顾“亲海、爱海、知海”的理念,强化实践、体验与反思,以涵养海洋通识素养。学校开设的海洋选修科目与其他相关科目的教材内容横向联系配合。学校还组建了校本教材研发小组,开设蓝色海洋校本课程,让海洋知识走进课堂,走进书本。学校经过研究,确定《蓝色家园》作为学校校本课程的读本,利用每周四下午选修课的时间,由骨干教师周莉老师担任此项课程。周老师利用海洋选修课开设了“海洋微藻研究”、“海洋食品制作”、“海洋小作品”,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探究着海洋之乐趣,探寻大海自身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学生受益非浅。
课堂教学是开展海洋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学校3-6年级教材为市教育局印发的海洋教育教材——《蓝色的家园》,在课程表中纳入地方课程,由地方课程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积极进行海洋教育的教学教研活动。学校还巧妙的将海洋教育渗透于1-6年级各科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结合海洋教育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海洋教育科普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了海洋知识,了解了我国的海洋疆域,了解了海洋捕捞的对象,生产工具,作业方式等,了解了家乡渔民生存的艰难,树立了提高自身生存能力的意识。
七、百川归海,彰显特色的育人活动
1、举行第一届“海洋绘画大赛”
首先老师带领学生搜集海底神秘世界的资料,获取相关的海洋知识,对海洋生物、海底资源、海上护卫等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组织全校学生参加海洋绘画大赛,画出你心中的海洋。评出奖项,利用升旗仪式为获奖同学颁发证书,获得一等奖的学生的作品在全校张贴展示。
2、组织全校同学观看海洋知识宣传片
为培养学生树立知海、亲海、爱海的情感,为增强学生的对海洋的视觉感知,我校组织全体学生观看了海洋宣传片,向学生介绍了海洋潮汐规律、海洋生物等,学生通过观看宣传片,对海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举行以海洋为特色的运动会
本学期举行了以海洋为特色的运动会,在开幕式上,有的班级用塑料袋制作成衣服,倡导保护环境保护海洋的理念;有的班级扮演成各种海洋动物来参加运动会;有的班级凸显了人与自然、人与海洋的密切关系等等,整个运动会深受学生的喜爱。
4、大厅展柜展示学生的海洋作品
为了激发学生热爱海洋、探究海洋,鼓励学生动手制作海洋作品,学生在课堂上、在家里完成的任何一件海洋作品都可以在大厅展柜中进行展示,并全校给予表扬。
5、海洋休闲吧
中午休闲吧的开放,使在校就餐的学生有了了解海洋的好去处。每天中午,孩子们会饶有兴趣的走进休闲吧,或观看海洋科普片,或翻阅海洋知识的图书杂志,或浏览学生自己制作的海洋图书。在短短的午后,孩子们学在知识里,乐在海洋中。
6、利用假期布置研究性学习作业,撰写标本简介。
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全校同学对学校里的海洋生物、海洋矿石标本进行研究性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标本上网搜集资料,进行重点知识的整理和总结,结合资料与自己的认识,撰写标本的简介卡,录取同学的作品被制作成简介卡摆放在标本旁边。
7、开展自制“海洋书籍”活动
组织全校学生开展“自制海洋图书”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动手搜集海洋资料,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制作各类海洋绘本、图书或资料册。
8、推介海洋教育知识
每周一,利用升旗仪式,由教师进行国旗下讲话,介绍海洋教育的相关知识。学校通过午间福娃广播站、黑板报进一步宣传发动,营造浓郁的海洋教育氛围。
八、海洋元素的文化氛围
为了能够进一步打造海洋特色,并将其融入学校的校园文化之中,我们坚持动静结合,树立了“一长廊、一基地、一展室”的特色校园文化打造理念。一是设计了海洋科普长廊。充分发挥走廊的宣传作用,让走廊成为海洋知识宣传的主阵地,设计了“海洋生物”、“海洋资源”、“海洋矿物”三条海洋科普长廊,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学生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二是确定学校海洋特色品牌“亲海、爱海、知海——百川归海”,其内涵为“到长廊中学习科普知识,到基地里探究海洋奥秘,到展室里扬起海洋风帆”,贯穿到德育教育的主旋律中。
将“百川归海”的海元素融入渗透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大到校园的整体布局规划,小到一室、一梯乃至一角的美化,都精心布局。建立海洋特色长廊与海洋科普教室,搭建学生研究的平台。布置海洋特色长廊与海洋科普教室,使学生在研究海洋方面有了崭新的平台,为学生在海洋方面更好的探究提供舞台。
以“百川归海”体现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入,是学校育人环境的细化。首先我们充分利用班级黑板报阵地和校园宣传栏,开辟海洋教育特色专栏,“海底畅游”、“海洋科普”、“海洋之魂”等班级海洋板报专栏,彰显各自特色,丰富了学生的海洋知识;其次,利用宣传阵地展示学生制作的海洋手抄报以及研究性学习报告,使海洋教育的普及率达到百分之百。海洋兴趣小组制作了“微藻竞争关系”的海洋科普类展板,在全校各班级中进行巡回展览,增进了学生对海洋科普知识的了解。
在校园网站开辟“百川归海,特色育人”专栏,构建展示海洋文化教育的交流平台。学校在校园网站上,开辟了海洋教育专栏,提供海洋科普知识,让学生通过先进的平台,学习海洋知识。
海洋教育是一门新兴学科,但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校通过实施海洋教育,教师的海洋教育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显著提升,学生形成了正确的海洋价值观、可持续发展观,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探索海洋奥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蓝色海洋教育正成为学校显著的办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