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页
教育教学
学校公告



会员登录

刘彬老师苏教版三年级《花瓣飘香》教学设计及反思

发表时间:2013-04-09阅读次数:1081



 

 

                             《花 瓣 飘 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用按偏旁归类的方法学习“摘、捧、措、拿”,“懂、惶、恐、惹”,用猜字谜的方法学习“俯、舍”,指导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2、结合课文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通过运用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让文本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感知对话描写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欣赏图片:用上文中的词语说说:这是一朵(        )。

2、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用按偏旁归类的方法学习“摘、捧、措、拿”,“懂、惶、恐、惹”;

用猜字谜的方法学习“俯、舍”;

指导写好“摘、捧、措”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 、重点深究: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体会动作描写的作用及爱花)

1、可是,一天清晨我看到了什么?

先看图,说图意。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的?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第二自然段

3、自读:你从小女孩采花的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读着,读着,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摘花很小心    (双手捧者)

心里急(飞快地 穿过 跑)

师相机指导朗读1、出示:一天清晨……

师:①②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③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小女孩对花怎样。④小女孩如此爱花,你能把她爱花的情感读出来吗?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几天的一个清晨……

想象一下,你就是那个小女孩摘花瓣、正拿着花瓣时,主人叫住了你,你会怎样?由此引入,不知所措、惶恐。

2、借助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这两个词语。生活中,你有没有什么时候不知所措、惶恐?

3、此时展现在你脑海里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 因为爱花摘花瓣有非常害怕的小女孩。

质疑:她摘了我家门前的花,我怎么不责怪她,反而夸她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呢?在书上用“------”划出有关句子。

三、研究对话部分(4-9自然段)感悟懂事与对话的描写方式。

(1)小女孩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读一读这一句,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省略号省略的内容你帮小姑娘补充一下,好吗?

A;:她虽然为了让妈妈高兴而摘花瓣,但却不忍心摘下整朵花,怕影响别人观赏的心理。( 这是个善良的小女孩,知道没经过主人同意就摘花很不好意思,也有可能是觉得这花这么美,所以舍不得摘)   (板书:善良)

师:读书关注标点符号的用法。把隐含其中的感情体会出来。

(2)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谁再谈谈你的体会到了什么?(小女孩很孝顺)(学生补充板书)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读出小女孩对妈妈的爱,读出了小女孩有一颗让妈妈高兴的心,谁能把这种爱读出来)

小结:多么纯真,多么美好的心愿,小女孩是个爱花的人,她舍不得摘花,可妈妈生病了,为了让妈妈早点好起来,小女孩一大早从大老远跑到我家院子里,摘一片花瓣,一片带露水的花瓣。

齐读第二段。

(3)出示“爸爸在……”谁愿读。

师创境:南沙群岛在祖国的最南端,离这里很远很远。爸爸远离亲人,在祖国的南沙当解放军,日夜守卫着边疆,保家为国。爸爸身在南沙,但心中最牵挂的是妻子和女儿,而女儿也是多么地想念自己的爸爸呀。你能读出孩子对爸爸的思念之情吗?

 

小朋友们,这个可爱的小姑娘因为难过快讲不出话来了,你帮他对远方的爸爸说一句或者几句话吗?(板书:思念爸爸)

师总结:这真是个懂事的小姑娘!(出示课件  板书:懂事)

4)分角色朗读课文。怎样读,请同学指导。关注提示语,关注说话的语气、动作、神态等等。

四、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这片美丽的小花瓣,幸福的小花瓣,带着孝心的花瓣,它不仅温暖了妈妈的心,也深深地感动了我。于是(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1、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①一盆送给小女孩,猜一猜为什么?当小女孩妈妈看到那盆红艳艳的月季花,她会怎样?

②她只是因为花香而高兴吗?

③另一盆送给自己的妈妈,猜一猜为什么?

评价:你,已经读懂了作者的心思,读懂了这世间最纯真,最动人的爱。用你深情的朗读告诉我!)

2、师:现在再读课题(生读),究竟是什么在飘香,飘到了哪里?

      小结:《花瓣飘香》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小姑娘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瓣的事,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写出了小姑娘她敬重父母,有孝心,有爱心。她美的心灵、爱的情怀香气四溢,不仅感染了“我”,而且感染了每一个读者。

虽然我们手中没花瓣,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片花瓣,那就是我们的孝心,希望我们能用我们的心,让爸爸妈妈每天都能闻到淡淡的清香。

总结:孩子们,从此让我们把爱的花香送给父母,送给亲人,送给朋友,送给每一个人好吗?

四、作业:

1、大阅读:《中华孝道故事》

2、小练笔:人人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相信你也会和《花瓣飘香》的作者一样发现身边值得学习的榜样,发现身边的感动。请及时记录下来。

3、知行统一:把热爱母亲要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上,体现在日常平凡的生活小事中。

板书:

                                  6花瓣飘香

                    小女孩      摘花瓣      送妈妈

                       善良……        孝心……

                                  懂事

 

                                                         《花瓣飘香》教学反思

    《花瓣飘香》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懂事的小女孩为了让病中的妈妈高兴,摘片花瓣送给她,她送的不仅仅是花瓣,还有一份孝心、一片真情。整篇课文体现着人性的美,人情的美,如花瓣飘香沁人心脾。《花瓣飘香》的香味如何才能飘出来呢?我觉得动情是关键。我们的语文课不是完成某种任务,而是要引导学生进入某种境界。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情境,形成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在学习过程中才能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

     要让学生真正“动情”,还需要老师巧妙的设计和引导。我首先出示贯穿文章的美词和图片,让学生练读,练说,既发展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为文章的情感埋下了铺垫,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诗意。在开课伊始就起到了“激情”的效果,让学生的情感向课文的情感靠拢,缩小了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

     这篇课文主要是以对话形式展开的,通过初读,学生已经能初步感受到小女孩的“懂事”,所以在精读课文环节我抓住一个问题:文中哪里能读出小女孩的懂事?立足于三组对话,展开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精读小女孩的每一句话,分别体会到她的爱花、孝顺和听话。在交流过程中珍视每一个同学的阅读感受,鼓励他们积极思考,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引起情感共鸣。在读的方面我采用了自由读、默读、指名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让他们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