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爱—通往儿童心灵之路

发表时间:2012-12-11 阅读次数:385
在教育中,爱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是架构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教育成功的基石,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和基础。教师的主要神圣职责,并不只在于向学生传递书本知识,而更在于对学生的整个精神世界施加影响,而影响学生精神世界的关键首先就是对学生的爱。进行爱的教育,才能促使教师真正地投身于教育工作,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给予学生真诚的关爱,才能促使学生学会如何接受爱、如何施爱予人;师生之间才能有真正的心灵的交融,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和谐的个性。
“热爱孩子,是不可能在任何学府中或任何书本中学到的。这种能力是在一个人参加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在与他人的相互关系中发展起来的。”(《帕什雷什中学》P2)做为教师,我们整天跟学生打交导,首先具备热爱孩子的条件。
(一) “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种本人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们交往是一种幸福和快乐的人”《帕什雷什中学》P3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爱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人是不能离开集体环境的,在集体中人既需要别人爱自己,又需要自己爱别人。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高大的,特别是在低年级学生心目中,教师简直就是完美无缺的人物,教师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圣人”,是真理和美德的化身,他们希望自己长大以后也象教师那样做人。在学校里,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和教师一起度过的,他们学习的好坏,生活的是否有趣,成长的是否健康,都和教师有极大的关系。因此,他们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依恋心理,他们在学校里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赞许和肯定,即使是关注的一瞥、信任的点头,在他们眼里都是一种“爱”,都会使他们感到是一种安慰和鼓励。
于是,希望得到教师的爱甚至可以成为学生在学校中一切思想和行为的中心动机。他们常常怀着紧张的心情等待着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每天都希望从教师那里得到美好的东西。事实证明,学生在得到了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以后,常常会在学习、生活中产生更大的干劲。当他们遇到痛苦和挫折时,教师的同情和开导能使他们得到更大的安慰;当他们犯了错误以后,教师公正的评判和真诚的帮助能使他们感到获得了最大的谅解,从而鼓起前进的勇气。所以,当教师给学生以爱,当教师以自己热诚的感情去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时,则会收到预想的或超出预想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教师” 《帕什雷什中学》P3
爱的教育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关键,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精神动力。在刚刚接到三年级三班时,通过几节课的教学,我发现本班的杨鹏宇同学上课从不好好听讲,也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批评他、单独找他谈话都无效,真所谓软硬不吃,当时我真有放弃他不管的念头。可是通过家访后,我得知:孩子的爸爸、妈妈离异了,因为跟着爸爸过,爸爸由于忙于生意而不能很好的管教孩子。知道真情后,处于做母亲的本能,让我不得不去爱这个孩子。于是,我换了另一种姿态,另一种心情去审视、帮助孩子:课下看到他脸脏了,把他带到办公室,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帮他洗洗脸;为了达到某种默契,增加其信任度,像朋友一样拉拉勾;下了课,叫到跟前,蹲下来跟他谈谈心…不把自己当作是他的老师,果然有很好的效果。
一个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了无私的爱心,才能产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才能千方百计教好学生。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为了教好学生,在自己的岗位上会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呕心沥血,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学生进步了,他感到欣慰;学生退步了,他焦急不安;学生犯了错误,他痛心和自愧。有了这种感情,他才能心甘情愿地去做那些有益学生的各种繁杂琐碎的工作,才能兴趣盎然地去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才能满腔热情地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育,才能潜心钻研和努力创造教育教学的方法和艺术,才能有更大的信心去教育好学生。
(三)“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 《帕什雷什中学》(p21)
  如果教师在教育中成为只是传播知识的工具而存在;他们的真情实感并没有投入到教学工作之中,而是游离于教学过程之外,那么他就不是一个称职的老师。教师的工作决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在于与学生不断进行心灵与情感的接触中传播知识。但是如果缺少了真情的投入,缺失了真诚的关爱,师生之间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心灵的相遇、相通与交融,就不可能培养出学生和谐的个性来。
因此,爱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而我们在提倡爱的教育的同时,必须充分了解爱的教育的基本要求。
首先,要关心了解学生。教师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表现、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学习情况、身体状况、家庭环境等,才能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找到合适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注意每一个人,关怀每个学生,并以关切而又深思熟虑的谨慎态度对待每个孩子的优缺点----这是教育过程的根本之根本。”《帕什雷什中学》P12
 其次,要严格要求学生。教师不论是对平时表现好的学生还是表现差的学生,都应严格要求。对待差生和“难教学生”,需要教师付出巨大的精力和艰辛的劳动,只有对其严格要求,加强教育,才能促使他们从后进转化为先进。对待平时表现好、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也应该一丝不苟,严格要求。
再次,要尊重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并要信任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教育建立在相信孩子的基础之上时,它才会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 《帕什雷什中学》P6
最后,要公平对待学生。教师对待学生,一定要是非分明,办事公正,表扬不过分,批评不偏激,审情度理,实事求是,决不可感情用事。教师要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所付出的努力能得到教师的公平评价,使他们轻松愉快地生活在班集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