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夫”、“差”、“会”、“磨”等;用找近义词、查关键字、联系课文内容和直接查成语词典等方法理解“屈辱”、“耻辱”、“免除后患”、“万般无奈”、“报仇雪恨”、“建议”、“舂米推磨”、“卧薪尝胆”等词的意思。正确运用“建议”造句。
2、学习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从文本中提取出相关信息并进行简单地概括,理解“卧薪尝胆”的含义,懂得只有艰苦奋斗、发奋图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3、凭借课文的空白处,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想象课文中描绘的情景,根据第二自然段的第三句话展开想象,再现对话情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会倾听、会提问]
1、同学们,在两千年前,长江下游有两个国家,一个是吴国,一个是越国。他们都想征服对方,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会稽一战,越国打了败仗。这就引出了一个成语故事。齐读课题:卧薪尝胆
(1)结合插图,想想说说,先找薪胆,理解卧薪、尝胆
(2)结合课文,出示句子读读,说说理解
合起来说意思
2、解题质疑:
①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比谁最会发现问题。[板书:起因?结果?]
谁卧薪尝胆?为什么要卧薪尝胆?怎么样卧薪尝胆?结果怎样?
② 课文到底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激发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正确、读通顺]
1、 阅读要求:(小黑板出示)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自学生字新词,联系生活和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见到已经学好的,请他去帮助差生)
2、检查:
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有信心接受检查吗?
(1)新词:(小黑板分批出示)[注音]
吴国 越国 勾践 夫差
会稽败仗 万般无奈 奴仆 屈辱
谋臣建议 免除后患 骄傲 答应
转弱为强 报仇雪恨
读准 怎么样读才有滋有味?自己练习,哪些要特别注意的,谁来当小老师。
齐读、分组读、指名读、
3、指名读全文,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好的你要学一学;不好的,你来帮一帮。老师奖励最认真的同学接下去读。当然谁接不下去也很难为情。
遇到疑难,注意扎实训练;遇到错误,引导学生纠正,请他再读体现进步,还有谁能读得更好,全班齐读。重点在难句子和难词语上。真正体现人人过关,面向全体。书不读熟不开讲。
三、重点朗读,初步理解
1、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内容,从文中找出依据,读好,读出滋味来[读明白、会表达]
(1)说一句话。(2)说为什么要卧薪尝胆?(3)说卧薪尝胆的结果怎样?
(4)用3-5句简单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默读静思:课文主要写了谁,写了他什么事?自己练练
具体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说具体完整,语言要清楚完整如果有困难,可以先引导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谁?(越王勾践)写了他什么事情?
时间( )在( )打了败仗,越王勾践( ),回国后( )终于( )
[第2、3环节作机动]
2、随着我们朗读一遍一遍地深入,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也一步一步深刻,我相信:你已经读懂了一些问题,同时又发现了新的问题[会思考、会讨论]
(1)我们先来交流:我们已经读懂了什么问题?[出示思考题]
谁卧薪尝胆?为什么要卧薪尝胆?结果怎样?(板书:兵败受辱、转弱为强
相机引导出:起因是越王勾践兵败受辱,结果是转弱为强,理请前因后果
老师抓住机会,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出故事的前因后果,读好2-3节,5节,说清楚起因结果
你能才课文中找到依据,来读一读,说一说,比谁更会思考,比谁找得准、读得好、说得妙。
3、重点指导朗读4节,体会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二十多年的毅力和决心?
[时刻、白天、晚上、饭前、二十多年,]这几个表示时间词的连用中,体会仇恨、耻辱的刻骨铭心,加深对卧薪尝胆这个成语的理解。
(2)你又发现了什么新的有价值的问题?比谁会读书
四、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画出写越王“卧薪尝胆”的有关句子。
(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
(1)指名读:“晚上,总要……尝尝它的苦味。”
(2)找出句子能解释“卧”、“薪”、“尝”、“胆”四个字的词语。
(“卧”,睡;“薪”,柴草,“尝”,尝尝;“胆”,苦胆)
(3)越王为什么要卧薪尝胆?(时刻不忘报仇雪恨,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①通过“白天”、“晚上”、“每顿饭前”理解“时刻不忘”。
②理解“总要”,不是一两次,也不是一两天,而是一贯这样做。(板书:卧薪尝胆)
(4)“兵败会稽的耻辱”是怎么一回事?(会稽一仗,越国打了败仗以后所受到的耻辱)
过渡:他所受到的耻辱指的是什么?
3、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学生复述。
(抓住越国打了败仗之后,越王、吴国的谋臣、吴王三方面的表现说)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把有关写越王勾践受屈辱的句子画出。
(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来推磨,受尽屈辱 整整干了三年)
(3)体会:越王勾践在吴国三年所受屈辱一定不少,文章没有详细写,只选了穿、住、做三个方面的事情。
(4)教者指出:一个国王由原来的养尊处优,到听人使唤,穿粗布衣,住石头房,做养马驾车、舂米推磨之类的杂活、重活、累活,这变化是何等的大!
(5)怎么理解“受尽了屈辱”?(程度深:穿的,住的,做的;时间长:三年)
4、“卧薪尝胆”的结果怎样?
(1)齐读第五自然段。(越国转弱为强,终于灭掉了吴国)
(2)体会“终于”的用法: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到最后取得成功或胜利,用“终于”。不能突如其来地使用它。(板书:转弱为强 灭掉)
为什么越王勾践能反败为胜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板书:?
课后带着问题再反复阅读课文,有什么感受就写在书上,下一课继续学习。(这就是下课的学习重点,带着问题走出教室)
一、复习检查1、听写词语。吴国谋臣后患免除勾践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分几个部分,具体怎么分。
二、精读训练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哪些内容?
(1)这一段讲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国家。
(2)教者讲“长江下游”是今天的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东部一带。
2、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画出写越王“卧薪尝胆”的有关句子。
(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
(1)指名读:“晚上,总要……尝尝它的苦味。”
(2)找出句子能解释“卧”、“薪”、“尝”、“胆”四个字的词语。
(“卧”,睡;“薪”,柴草,“尝”,尝尝;“胆”,苦胆)
(3)越王为什么要卧薪尝胆?(时刻不忘报仇雪恨,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①通过“白天”、“晚上”、“每顿饭前”理解“时刻不忘”。
②理解“总要”,不是一两次,也不是一两天,而是一贯这样做。(板书:卧薪尝胆)
(4)“兵败会稽的耻辱”是怎么一回事?(会稽一仗,越国打了败仗以后所受到的耻辱)
过渡:他所受到的耻辱指的是什么?
3、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学生复述。
(抓住越国打了败仗之后,越王、吴国的谋臣、吴王三方面的表现说)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把有关写越王勾践受屈辱的句子画出。
(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来推磨,受尽屈辱 整整干了三年)
(3)体会:越王勾践在吴国三年所受屈辱一定不少,文章没有详细写,只选了穿、住、做三个方面的事情。
(4)教者指出:一个国王由原来的养尊处优,到听人使唤,穿粗布衣,住石头房,做养马驾车、舂米推磨之类的杂活、重活、累活,这变化是何等的大!
(5)怎么理解“受尽了屈辱”?(程度深:穿的,住的,做的;时间长:三年)
4、“卧薪尝胆”的结果怎样?
(1)齐读第五自然段。(越国转弱为强,终于灭掉了吴国)
(2)体会“终于”的用法: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到最后取得成功或胜利,用“终于”。不能突如其来地使用它。(板书:转弱为强 灭掉)
5、漫谈:学习了“卧薪尝胆”这个故事,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