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是南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被尊为与孔子、孟子齐名的中华文化伟人。朱熹19岁中进士。朱熹学问很深,但仕途很不顺,由于当时权臣当道朱熹多次遭受排挤。于是就把毕生的精力著书立说,讲学授徒。重建了白鹿书院和岳麓书院。编写了当时小学和大学的教材。培养了一大批知识分
子。著作有《周易本义》、《朱子语类》等。他的白鹿洞书院学规成为此后七八百年来教育思潮的楷模。2014年前任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去岳麓书院其含义不言自明。在教学过程中,朱熹提出了如下几项教学原则:
1.主动性和适时启发相结合的原则。他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占有重要地位,但终不能代替学生的作用。教师只是做一个"引路人”,在学生开始学习时给予引导指点;在一个阶段学习完结时,检查学生学习是否正确,是否有成效,给予适当的评价、证明和裁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一同商量。在商量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结合起来,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见解。
2.教人有序的原则。朱熹主张学习之法应当“循序渐进”,同时他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循序渐进”。这里我想说一下战玺汀的班主任江爱玲老师便是这样一位善于启发学生的教师,我和我对象的字写得都惨不忍睹,而小战的字却在我俩之上,有一天于冰老师看了小战的字说写的比六年级的某些同学都强。我想这正是江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从一笔一划中细致的讲解,让孩子从中找到部首在不同的位置排列时的变化规律。从而使字在整体上产生了美观。朱熹认为,只有遵循由易而难、由近而远的阶段,且力学习,则自有进步。
3.笃行的原则。朱熹继承了儒家关于笃行的思想,在教学上重视行的作用。
4.博学与专精相结合的原则。朱熹认为,为学应当从博学开始,如天文、地理、礼乐、制度、军旅、刑法,皆是着实有用之事业,无非自己本分内事"。
在我所执教的音乐课教学中也常常使用朱熹的博学与专精相结合的原则,如在《冬夜静悄悄》这节课上我使用了打击乐器串铃、吉他、矿泉水瓶做的自制打击乐器、电子琴、竖笛等乐器。有效的融合到音乐课的教学中,让一节普通的音乐课变得丰富多彩,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竖笛吹奏环节我按照C AM F G C的进行为歌曲配置二声部的伴奏。教师要尝试用多种手段为课堂教学服务。
总之,朱熹的教育思想是十分丰富的。涉及到了教学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包括: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目的;教育的任务;学习的主动性、学与思、学与习、学与行、教与学、博与约等等;也涉及到教学的目的性、积极性、良好开端性、巩固性、量力性、实践性、广博性、专精性等等。他对我国古代长期积累起来的教育经验与理论,做了很好地归纳、整理、总结和改造,使之理论化、系统化。我想用现在任教的音乐学科给各位以启示。按C AM F G C 这个和弦的排列顺序放在不同的歌曲中我们听听是不是合适,老师们演绎一下。(演示几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这也是朱熹所提倡的规律和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