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是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韩非的著作。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韩非作为秦国的法家代表,备受秦王嬴政赏识,他被誉为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另一人为庄周)。
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老马识途”“ 郑人买履”等等。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巧妙地运用寓言故事来说理以及表达自己的思想,达到良好的效果。
法家作为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其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因此被称为法家。法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的需求,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务实和积极入世的精神和主张登上了历史舞台。它抛弃了“礼治”、“德治”、“人治”,力主变法,实行以法治来构建新的社会政治经济秩序,从而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国力的强盛。
对于教师而言,我们的校园同样也需要法治的教育。教师扮演的不光是传授知识的角色,更多应是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美国洛杉矶中国留学生翟某等绑架、群殴同伴刘某。涉案者都是中国留学生,被捕6人中有3人未成年,并有家长贿赂证人被捕。律师称,被告自以为是打群架,最多被训斥,连开除学籍都谈不上,没想到要把牢底坐穿!消息传来,国内一片叫好,试想,这个凌虐案如果发生在国内,这些孩子顶多是被警方口头批评教育,学校罚写检查,给被施虐方道歉,再加点经济赔偿就结了,真的连学籍都不会开除,更别提把牢底坐穿了!这一切的根源其实就是我们的法律在作怪!美国人在惩罚这几个学生时,不会因为他们是学生,还有人是未成年就给予轻判,诠释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作为教师,不能因为国内的司法体制的不严谨而放松对自己学生的教育。要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曾经教过一个男生,他其实很聪明,但他聪明劲头不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调皮捣蛋上,喜欢逞强好胜。有事没事惹一下其他同学,比如别人走路时他突然伸出一只脚将别人绊倒;还喜欢打架,曾经将别的同学打伤。我多次找他谈心,告诫他这样的行为会遭到同班同学的孤立,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养成良好的法律意识,最终会做出更严重的坏事,给自己的人生抹黑。有一次他又故意伸腿绊倒同学,我就让他一直做这个动作,大家经过他的座位都绕道而行,让他意识到这种不文明的行为在同学中是不会受到欢迎的。
教师重视在班级里树立好的榜样,让学生建立“规则”意识。抓典型人物事例,让学生心中有一个明确的行为尺度界限,使自己的行为不违规不越矩,否则就要受到处罚,作出深刻的检讨,使规则真正建立在学生心目之中,而不是形同虚设。例如今年天气干旱,水库的蓄水量大幅减少,要求学生 “节约用水”。要使这几个字深入人心,必须要有相应的奖罚办法,如注意节约用水者,将会得到表扬,以学校名义送的礼物如福娃银行铜币等。浪费水的人将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纠错,用言行去制止别人再犯类似错误,重者可以除用说服教育的办法之外,可派他去用有限的水去浇花草树木,在劳动中体会节约水的重要性。奖惩分明,力求深入人心。遵守者要得到奖励,违反者要受到惩罚,使其明白自己的错误,以便把不良习惯,不文明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要恩威并举,既要让学生明白该怎么样做才是正确的,更要明白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按照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使自己不越规矩,而又能健康活泼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