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页
教育教学
学校公告



会员登录

感悟《诫子书》- 刘菁

发表时间:2016-10-12阅读次数:653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诸葛亮的《诫子书》。《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 54 岁临终前写给 8 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封信浓缩了诸葛亮毕生的经历、一生的忠告,不仅他的儿子从中受益匪浅,就是今天的我们也从中深受启发,特别对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大有可鉴之处。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一是启迪我们在工作中要有一颗静思反省的心态。
例如孩子之间吵架,如果我们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就去训斥他们,不但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而且极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还不利于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就不如冷处理,我想,不用多长时间,犯错的学生就会发自内心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教育效果。
对于学生如此,对于我们自己更是如此。终日叨忙,碌碌无为,经常是我的常态,提醒自己静下心来,计划未来。无论是教育教学的得失,还是心灵心态的体味,给自己一方安宁,自然身心修养,自然神怡自得。

  二是启迪我们在工作中要有一种勤俭朴素的作风。勤俭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教师,勤俭朴素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内在修养。同时作为教育的传承者,我们要做的,是将这种美好品质传承发扬。
今天,老师换了简单大方的发型,一些女同学也回家梳个类似的发型,说:“要变得和老师一样漂亮”。
老师亲临躬身捡地面上的纸屑,孩子们也不由自主地伸出小手跟随着捡地面上的纸屑。
中午分发水果酸奶的塑料袋,老师收集起来用于盛放垃圾,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这些举止看似无谓,实则是对学生心灵的一种无形的教育;这些举措看似平常,实则是老师心灵阳光的一个折射。
俭以养德,量入为出,不致成为物质的奴隶。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白居易在《问秋光》一诗中,“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都反映了作者心无杂念,凝神安适,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种长远而宽阔的境界。
用这种恬淡的心情投入到工作生活中,或许会变枯燥为有趣,化腐朽为神奇呢!
用这样的心态与孩子们相伴,或许孩子们作业本里的各种叉号会是一个信号,让我们可以反思教学中失误;或许孩子们各种不遵守,各种小伎俩会成为一种调剂,让旁观的我们失笑,追忆我们已经失去的童年及各种囧事;孩子们的各种情绪也会吸引我们去探求他们背后的故事,使我们更了解他们,使我们的师生关系更加亲密和谐。
同样的,用这样的心态跟家人同事相处,更是少了很多纷争,多了很多理解和信任。试想这样的我们是不是很幸福呢?
 
当然,这儿的淡泊、宁静不是碌碌无为求清净,而是要通过沉静的学习明志,不求轰轰烈烈,但小小地成就一下自己总不为过。
 
又,渴望成功,但并不是所有美好的事物或东西都与我们有缘。呵呵,荣誉称号,年终奖金……不忘初心,用平淡的心态去对待;不抱怨,不苦恼,一如既往用心做事,乐观待之,宽容处之。你的总是你的。
 
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常会有这样的时候,自觉已不是青年,力不从心。然而,懒散,愈发精神不能振奋,急躁,更加觉得不顺利,于是称自己为职业倦怠。但也会羡慕一些比自己还年长的老师,神采奕奕,生龙活虎,比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更加有活力
《诫子书》里诸葛亮的智慧给了我答案。凡事拖延就没了精气神,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进而失了心气,乱了阵脚,自然无法进步。那时就真的是年与时驰,意与日去了
把这句话送给不惑的自己,作为警戒也作为激励,希望自己活得年轻,过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