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儒家六经之一的《春秋》编成,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左传》中记录了许多的故事,像《曹刿论战》、《郑伯克段于鄢》等等。
今天要与老师们分享的是《郑伯克段于鄢》,先从题目说起:段不遵守作为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庄公和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到“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于教导。这就是题目的意思。
文中写到:庄公,一出世即为母所恶;段,庄公之胞弟也,为其母所偏爱。先王在世,其母就有废长立幼之意;庄公即位,段又恃母爱骄纵无忌。大臣们恐酿祸患,纷纷请除之,庄公却处之泰然。庄公不是不明白段的祸心,但他的策略是,令其养痈成患,“多行不义,必自毙。”终于,段被庄公表面宽容的假象所蒙蔽,利令智昏地率兵伐京。机会终于成熟了,庄公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堂堂正正地伐灭段而免去了来自任何一方的谴责了。庄公故意放纵其胞弟的篡权之心,并为之“创造”条件、“创造”机会,令其事发后再予收拾,其居心可谓险毒。难怪有人评说,郑庄公乃天下第一大毒人也。
联系到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颇有感触。某些调皮顽劣的学生,不是那么愿意听取老师的批评,有的则视老师的苦心劝告为儿戏,更有的则干脆顶牛,他们对老师的教诲是那么的反感。教育者见教育不见成效,也就有丧气、赌气的时候:算了,让他去。甚至想,平时里小打小闹敲他一下也不痛不痒,不如“穿疱”彻底整治痛快。或曰,学校管不了他,将来让社会去管他,让法律去管他吧。
但我窃以为“做人须当讲人品,为师更应尚师德”,为师者而放弃了教育的职责,是为失德也。对于班中一些顽劣调皮的学生,尽管有时明知有些话讲了也是白讲,但作为一名老师,教育乃是我的职责,我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
郑庄公其人,学生莫爱,老师莫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