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北京11学校,就被它墙上五花八门的各种海报所吸引,忙着用手中的照相机“啪啪”照个不停,从马术到滑冰,从学生会招聘到“名家进课堂”的报道,一切都与我们的校园不一样,从这些海报中能感受到学生自主参与学校文化建设,自主设计自己的学习生活,自己去体验,自己去感受和成长,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让教室成为学生最爱去的地方”,这是于校长的理念之一。是呀,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教室里总也坐不住,盼星星盼月亮地盼着下课铃声的响起?因为他们的兴奋点不在教室,教室对他们没有很大的吸引力,只靠着老师来维持,来堵截,因此老师们就很累很疲劳,而我们的学生就很逆反,很难管教……这确实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还主动权给学生是教改的必经之路。
“不让班主任自习课进教室”是于校长的另一个理念,当学生学会了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真的不需要班主任了,我们在期待着这一天…..
“课程整合”这个我们已经开始做并且要一直做下去,而且要做得更好的课题,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要学习,要备课,要整合,要调整,要反思,要去行动……
但也有许多的疑惑:评价方式决定着目标的制定和过程的实施,在目前我们的评价方式还是中考一考定终身的条件下,要做到如11中学这样的大幅度,大跨度的改革,还真的需要更大的魄力。
另一个感慨:40个学生的课堂,总是比56--7个人的课堂整洁,干净,好调控,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回到自己的学校,能有一些客观上的改变,进而带来更多主观上的改变和新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