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欢迎光临山东省青岛第二十六中学

“御剑飞行”书写教育新篇章----刘华艳

发表时间:2017-04-27 阅读次数:5585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有幸来给大家讲讲自己的故事,希望给年轻的教师以成长借鉴,你们的起点高,成长的条件好很多,也希望愿意选择走教育科研之路的老师们可以复制、粘贴、创新。我用“御剑飞行”来表达是希望老师们能“自由徜徉” 在教育领域,随心而动,进退自如。下面我说说如何“御”好教育之剑。

      第一,回望梦想,不忘初心。30年前,在上高中的时候种下了两个梦想的种子。一个是做慈善,一个是拿到学位。但读了师范后,好像是离梦想远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对教育的不断探索中逐渐认识到,教育也可以做慈善,不是用金钱而是用自己的思想好行动来感召学生。由此,也得到了启示,儿时要多种点种子,是种子总会发芽,所以,现在也乐此不疲的在给学生种“理想的种子”。第二个就是学位,而对学位的向往让我一直学习到今天。也尝到了学习给我带来的成长。感谢自己的两个梦想。

      第二,勇于承担,累积成长。思想品德目前进行了两次课改。97年刚由变为闭卷改为开卷。当时政治组的老师都比较年轻,所有的老师年龄加在一起不到100岁,有热情缺经验,李安刚校长把我叫到办公室问我:“刘华艳,你看这个政治怎么办”,当时,我刚当教研组组长。责无旁贷。我说,我分析分析看看,自此开始开始转向了研究教学的道路。学校提供的平台很重要, 如果没担任组长,我可能不会考虑到这些问题,如果是别的老师做这项工作也可能做的会更好。可历史的责任落到你这里,就只能定位领着大家前跑。当时,外校的老教师不大认识,就参加教研打听,主动听课、请教。多承担、多付出,感召老教师来帮助你,所以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有人教、有人帮。

第三,有舍有得,增长智慧。

有一句话“一个人的成功大部分取决于闲暇时间在做什么”我除了正常的教学之外,承担了大量的校外任务。自2002年开始,开始了同步探究的样张编写。(一本书的立项),自此开始了教辅丛书的编写。《一本必胜》、《大练兵》、《升学指导》等,10几年如一日,每当节假日,就摊开书编题,达到了见新闻就编题的能力,另一个梦想是拿到学士学位,但是,我考学位的时间正是学生最后的一节课,一上午连上5节,我知道最后给学生的点题后重要(猜题准),舍弃了最后的考试机会,与学位失之交臂,但这理想的种子一直在发芽,于是决定报考教育硕士,当时教着初三,编着教辅,还要学习,有时晚上学到2-3点,有时早晨2-3起来跪在床上背单词,由于过渡劳累,头顶秃了3平方厘米的,一抓一把全掉了。尽管如此,从未后悔,以前经常听的一句话“你今年教初几?”“初三”“真是个拼命三郎”,有舍有得,曾经的披星带月,也给我带来了很多的荣誉,也使我成为了最年轻的高级教师,35岁评上了高级。

第四,勤于学习,天道酬勤。

“岁月朦胧的星辰,阻挡不了我的行程”这是我天不亮就踏上求学路时经常哼唱的一首歌“365里路”。毕业以来,从未停止过学习,曾经的寒暑假带着女儿去上学,读本科,受北师大教授的影响,学会了反思、质疑,让我具备了独特的看问题的视角。读教育硕士,开启了教育研究之路,发现问题,寻找对策成为了常态,而去年参加了青岛市科研工作站,做了一年的访问学者,读了很多的教育原著,思考了很多问题,也打开了无数扇窗,让很多的教育思想融汇贯通,提高了教育科研的能力,被聘为青岛市中小学教师科研站客座研究人员。生活虽是辛苦,但内心是快乐的。在学习上有三个层次:一是主动深造,由专--硕,如果不超龄,可能真的去读博了。二是珍惜各级领导提供的学习平台。02年参加了Intel未来教育的培训并成为了主讲教师,在多媒体与教学中迈出了有前瞻性的一步。03年参加在北京举办新《课程标准》的培训,让我投身课改,与课改同步。三是以学校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学习的出发点。这是在用中学。例如,这次课改,思品课的评价发生了改变,怎么办?我试图进行跨学科的整合。特别是与心理的整合。不懂怎么办?出去学习,老师介绍的书好就买来看。学来再教给学生。除了教育教学理论和本专业的学习,还涉猎到心理、经济、科技、生物、中医等,教师只有成为一个杂家,才能成为学生的引导者,给学生方向。就像“打扑克”,你手中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越多,学生需要什么,你就出什么“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总之,学习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第五、效老助幼,传承文明

   曾经受益于校内外老教师的点拨,一直对老教师师心存敬畏之心,我知道即使自己年轻,可学到的仅仅是理论,与教学的实践还有很大的差距,距离检验还相距甚远,老教师全身是宝:教学经验、待人处事的方式,一个晚辈不能不学,谁都有老的一天,能承担的尽量承担,抢着搞办公室的卫生,教学的任务也尽量多承担。今天,我也变成了老教师,我还有梦,不管学校安不安排,一直在关注组内教师的成长,每学期的第一次教研活动基本都是青年的专业成长动员,也是希望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科能够后继有人。不论是政治学科、还是其他学科,尽量给他们指导,让他们尽量少走弯路。

前几天听苏州的一位教育大家说过一句话,很受启发:“不要急于扫去落叶,因为他们也曾为生命的延续付出过、努力过,理应受到礼遇和尊重。”这也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吧!

      第六、实验反思,沉醉课改

“如何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如何让学生上你的课不后悔”“怎样才能让学生到了26中不失望?”“老师除了专业知识还能给到学生什么?”“我们能不能成为学生受益终生的良师?”,在新一轮的课改下,面对考试政策的调整,我们必须再出发进行教育研究,来突破原有的瓶颈。作为学科委员不仅要服务于学校,还要服务于学科建设,为学科的发展寻求新的方向:为此进行了跨学科的整合,与心理、与生物、与传统文化、与脑科学,为学生不断拓展学科的空间,丰富课堂的内容,不论是教育前言沿、科技的前沿、大学的内容,只要是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利的,我们都会给学生留下印记。当学生每天回家主动跟家长分享在课堂的收获,你的课堂就有价值,不仅影响了学生,也影响了家长,你的课才真的有吸引力,学校才会有吸引力。

     最后,根据美国专家的研究,感恩可以提高体内的蛋白质含量,减少炎症的发生,所以,我就以感恩之心结束今天的分享:感谢父母给了生命同时赋予我正直、善良、坚韧、执着的品格;感谢学校领导给我提供了科研访学的平台及各种学习机会,使我能有效突破高原蛰伏期,开始新的人生追求;感谢一路走来的专家、学者,是他们让我领略了华东师大教育前沿的魅力和言语中透露的家国情怀,也看到了南京师大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他们感动了我,也震撼了我,也让我能下定决心,脚步不停,继续前行。最后,感谢同事们一直以来的帮助和支持以及对女儿的关爱,让她能快乐成长,感谢在我人生历经困难与挫折时,同事们的鼎力相助;我还有梦,希望能为学校的后续发展尽微薄之力,也为我们学科的发展寻找新的突破点。

  希望有更多的老师能跟我一起,边学习、边实验、边反思,尽快“飞升教育上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