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香港路小学

青岛香港路小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发表时间:2020-09-18 阅读次数:273

 

 

幸福三原色铸就新篇章

---青岛香港路小学2020-2021学年度第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新学期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区教体局2020“攻坚落实年”、“质量提升年”工作要点, 秉承“让每一个生命幸福绽放”的办学理念,通过“一二三发展战略”,即坚持一个目标:打造有责任、有活力、有品位的幸福校园,着眼两个致力于:致力于优质教师团队的打造和悦动课堂的优质化研究,立足三大工程建设:书香致远工程、立德提能工程和核心素养提升工程,不断丰富学校发展的责任底色、活力主色和品位亮色的内涵不断提升师生的综合素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   筑牢党建之基,引领学校发展方向

(一)思想领先,加强党性修养

加强思想引领,通过谈心谈话、自查剖析、双向结对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一是开展“向组织说说心里话”活动,党支部成员与党员、教师谈心谈话,党员与群众谈心谈话,通过加强思想沟通,凝聚学校发展的共识;二是党员干部结合分管工作和社会化评价反馈的问题,聚焦学校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分析原因,改进提高;三是开展“干部与青年教师结对、党员教师与学生结对 双结对活动,强化干部教师的服务意识,树立党员的良好形象。

(二)学习领先,激内生动力

坚持完善学习制度。一是落实“理论中心组”定期学习制度,通过集体学习、个人自学等形式,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二是通过每月的“书记讲党课、党小组学习”,每季度的党员大会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全体党员的党性修养;三是充分利用好“党建大数据驾驶舱”、“学习强国”、“灯塔引航等线上平台,提高干部教师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三)行为领先,深化党建品牌

围绕我区“攻坚落实”“质量提升年的战略部署,引领党员在岗位上践行责任担当,深化“责任先锋”党建品牌建设。一是以“三述”的形式,开展“述理论、述政策、述典型”,形成支部成员带头述、中层干部重点述、全体党员全面述的工作机制;二是继续开展“党员服务明星”评选活动,通过每月的“服务明星”评选、每学期的“责任先锋”评选表彰,每年的“最美年度人物”评选,发挥优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加强党建共建,继续依托学区教育党建联合体丰富党建活动,加强与香港中路街道浮山所社区等周边党组织的党建共建,不断提高共建合力。

二、实施精细管理夯实学校的发展基础

(一)深化双线管理模式,凸显中级组织管理效能

通过三个践行推进“行政”与“学术”并行的双线管理一是继续践行每位干部“三个带好”,即带好一个级部、一个教研组、一位教师,将管理做细做实;二是践行干部学术引领,继续开设校长微型讲堂和业务干部专题培训,不断提升干部业务素养;三是践行过程性指导,定期开展各职能部门负责教师共同参与的联席会,关注细节,提高管理实效

(二)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提升民主管理效能

充分发挥学校“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管理委员会”、“学生自主管理中心”的职责,做好发展规划、课程建设、绩效工资改革、职称评聘等民主决策;增设“心之桥”校长信箱,广泛倾听来自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各界的心声;干部每月深入级部组、处室组进行访谈,全面了解级部组师生的发展现状,认真为师生做好服务,不断形成“以生为本”的多元共治管理格局,促进学校民主管理效能。

(三)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严格规范办学行为

一是严格落实课程标准,科学编制课程计划,落实好《“零起点”教学标准的实施说明》,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幼小衔接;二是加大对常态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进一步优化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考核;三是以高效作业研究为抓手,各学科成立研究小组加强分层作业研究,抓实提质减负效度以过程性质量监控为保障,组织好各学科单元闯关和期末测试,加强学业质量跟踪监控,关注全体学生需求,研究学情、因材施教,加强前30%的提高和后30%的消控工作,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制定“一生一案”帮扶计划,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深化校园闭环管理,构建平安绿色校园

继续加强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安全闭环管理,深化“平安校园”项目实施。继续实行疫情防控校园“两不”“两全”封闭管理,即不间断、不懈怠;全覆盖、全监控,对所有入校人员进行全面摸排并实行台账管理,实行“一天一出入”校园管理制度。继续强化联防联控机制,严把上放学期间的防疫安全管理关,采取错时上放学、错区域上放学等措施,确保学生安全。定期开展校舍安全排查,继续开展主题各异、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和防控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三、打造优质团队抓实学校的发展关键

(一)加强师德建设,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

  以师德教育月为契机,深入开展“清廉从教,为人师表”师德教育系列活动。一是以国旗下演讲、重温《青岛市教师誓词》、教师签名响应等形式开展师德教育主题活动,坚守师德教育底线;二是通过签订“师德责任书”、“抵制有偿家教承诺书”以及专题培训,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营造“树师德、正师风”的良好育人氛围;三是注重实践体验,通过开展“争做四有好教师”、“奉献与感恩”青年教师师德论坛、“我的教育故事”等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师德素养。

(二)分层打造团队,提升教师的发展活力                                                        

结合学校“幸福三原色”文化特色,构建香港“幸福3+4”教师队伍成长模式,不断提升教师的发展活力

立足三支关键队伍,分层打造教师团队。一是名师领航队伍。在前期已组建的双名(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基础上,增补新的名师团队,围绕悦动课堂制定名师个人展示活动计划,开展“名师幸福三堂”活动,即名师品位课堂、名师活力讲堂、名师责任学堂,不断提升名师队伍特色成长;二是青年成长队伍。在前期组建的青年教师队伍基础上,接收新队员,以科研课题与教学研究为抓手,实施“三项幸福成长活动”,通过举行“拜师会”,撰写《青年教师发展手册》开展“新秀展风采”活动,引导青年教师制定新学期成长计划,不断提高青年教师专业能力;三是课题骨干创新队伍。在全校范围内选拔科研意识强的教师,围绕学校课题研究内容,积累科研成果,进行推广应用。

(三)拓宽培训渠道,提高教师的发展品位

渠道培训学习,丰富教师的发展内涵。渠道一:专家指导。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邀请有关专家来校讲学,开阔教师的视野,培养一支有科研意识、教研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渠道二:外出学习共享经验。渠道三:校本培训。采用同课异构、案例研讨、课堂观摩、实践反思、成果交流等方式,搭建教师发展平台,提升教师的研究力。渠道四:自我反思。引导教师加强自主学习与反思,利用书籍、网络等知识载体加强自我充电,主动学习,学以致用。

推进课程改革提升师生综合素养

基于 幸福三原色课程的核心理念,将国家、地方、校本课程进行深化整合研究,最终实现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学校课程特色化、品牌化。

(一)推进国家、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悦读·导读,提高阅读课程实效。学期,学校阅读课程将在自主研发的《银杏树下来悦读》阅读手册中继续开展导读教学法的研究。一是在开展阅读研究性学习中与语文阅读教学相融合,提炼并总结出适合多种体裁的导读方法;二是与研发的《海之魂》阅读课本相结合通过线上引领、线下指导,拓宽学生阅读领域,加大学生整本书阅读量;三是借助晨读午诵、晨会推荐、师生共享、亲子同阅等方式拓宽学生阅读渠道,营造良好书香氛围。四是通过每月推进一本书的阅读研学深入推进青岛市“十个一”育人项目,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悦读越快乐

融合?实践,点亮劳育课程特色。在“融合与实践”理念引领利用综合实践国家课程,结合地方课程《劳动教育课本,依据低中高三个学段学生年龄特点及生活需要,开发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带领学生深入校园、社区、班级、家庭,从生活本领、动手技巧、种植研发、创意设计等领域开展好劳动教育主题研究,创新我校劳育特色课程强化学生劳动意识和责任担当,点亮我校“学段贯通、学科融通、五育互通、全域畅通”的一体化劳动育人体系。

多轨并行,推进海洋课程实施。落实《市南区推进海洋教育行动计划》,以“实验+实践”、“线上+线下” 的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维度知海、爱海、探海。一是深耕课程体系构建,推进自主研发的《守卫蓝色家园》课程、创编“海洋+STEM”课程,在学科中渗透海洋教育内容;二是走实拓展课程,携手学校海洋教育联盟合作基地,有效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搭建中小学生与海洋科学家互动交流的平台;三是探索海洋课程评价,釆用多元过程性评价体系,通过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成果全面评价学生,构建学校海洋教育特色品牌。

(二)丰富学校特色课程的内涵与外延

完善《活力棒球》校本教材,丰富学生的兴趣特长。围绕《教材编写说明》,从“育人目标、易教乐学、游戏为主、体现综合”四个方面整合现有素材,分为三个水平段精编8课时内容,利用体育课推广棒垒球运动,开启第三届“校长杯”软式棒垒球比赛,着力打造特色体育校本课程,提高教师课程研究力,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以“两线并行”策略深化STEM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继续组织学校STEM研究团队基于学科内容标准开展基于真实问题的STEM项目式研究课例的编制,通过实验班的实践完善,创编学校海洋STEM校本教材及资源包。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以“多元融合 智慧探究”为主题,开展四个方面的STEM课程研究。一是融合区域资源,线上推出短学程海洋+STEM课程,着力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二是融合科技资源,通过“线上线下”双线指导学生开展模型的设计、制作和技术改进STEM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是融合学科资源,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依托积极开发PYTHON、MBOT等人工智能编程课程和社团活动,把人工智能教育有机地与科技教育、海洋教育等相结合推进智能化教育;四是融合教育资源,在三、四年级普及STEM课程《维京时代》和《设计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深化艺海探航课程实施,以美育人学校艺海探航校本课程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工匠精神”为宗旨,融入青岛地方课程特色开设“美趣·匠心”课程,包括面塑、陶艺、剪纸、箱板画、扎染、固彩沙画等;开展“趣·美”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胶东大鼓”特色课程,结合音乐课加大对“胶东大鼓”的知识普及和技能渗透,通过文字、绘画、表演等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并进行线上推送,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喜欢、学习本土非遗《胶东大鼓》这门曲艺艺术,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深化悦动课堂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以课题为引领,深入推进“悦动课堂”研究

围绕“悦动课堂”研究项目,构建“教研、科研、培训”三位一体的研究模式。建立学校科研攻坚组、学科名师工作室、学科教研组形成三轨并驱的研究管理团队,以课题为研究内容,以教研为研究形式,以培训为研究保障,定期召开科研、教研、师训为一体的“科研训”工作会议,加强“悦动课堂”的过程管理不断促进研究实效

扎实开展悦动课堂研究,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以教研组为主阵地,加强一线教师“课题+悦动课堂”研究指导。一是制定校本化学科核心素养。以教研组为学习研究单位进行《课程标准》的学习,总结、提炼并制定我校“幸福三原色”理念下的“悦动课堂学科核心素养”;二是结合学校十三五课题“逆向教学设计的研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悦动课堂备课中,评选优秀悦动课堂备课案例;三是进行悦动课堂混合式学习策略探究。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问题支架导学策略、信息化策略等,提升教师理论专业水平;四是学生悦动展示掠影评比。围绕十三五课题在悦动课堂中的运用,鼓励教师利用微视频记录孩子们的悦动成长,见证悦动课堂带给学生的无限乐趣;五是悦动课堂作业设置大家谈。扎实落实我局提出的悦动课堂的作业设置研究,制定本学科的《悦动课堂特色作业设置一览》,突出学科核心素养年级特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搭建交流平台,积累教研科研成果。结合悦动课堂研究,鼓励教师参与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成果评比,在研究实践中编写《香港悦动课堂学科核心素养》,《悦动课堂优秀备课案例集》、《悦动课堂混合式学习策略探究》、《学生悦动精彩掠影(微视频)》,同时继续做好青岛市“十三五”重点课题的结题工作和市南区教师个人课题结题工作,及时总结和交流悦动课堂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学业精研提品位,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关注学业评价,通过“三个每”提升质量检水平。每课时进行当堂课达标活动,每个月开展“学科竞赛”并总结梳理各类比赛情况;每个学期末,针对本学期期末质检情况,总结优势,反思不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根据区域质检试卷命题的方向,继续开展命题培训及命题竞赛,提高教师的命题水平,进一步更新、完善学校试题库。

各学科抓好德育渗透点,语文学科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数学学科加大对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的学习体验,英语引导学生以促学投入到英语学科的学习中,艺术学科方面,对学生进行学习欣赏的方法指导,科学课以科海筑梦 智慧探究为主线开展科技活动,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道法、综合实践等学科的学习中,以学科融合点切入研究,提升学生发展品位。

)融合创新,以信息化内涵式发展推动智慧校园创建

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积极开展“互联网+教育”研究,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一是电子书包、钉钉平台信息化资源应用于日常教学,通过混合式学习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深化悦动课堂研究二是通过直播课堂等应用模式,将优质资源输送到牵手帮扶农村学校和偏远地区,实现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是继续加强学校数字资源库建设,收录学校教师课例、题集、课件资源等实现课程资源共享。是组织骨干教师在实验班尝试运用二维码将试题与视频讲析有机关联,制作“混合式试卷”,为“线上+线下”教学方式的深入研究提供更多可能,探索学生个性化学习新路径进一步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

进行校园网改版彰显学校发展特色。为满足学校发展需求,使其成为学校形象展示和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整体平台,与学校的战略发展策略高度统一,本学期学校计划对校园网站进行改版加强网站的系统建设,使网站的文化气息更加丰富多彩,后台管理更加便捷实用,网站各栏目及界面设计更加符合学校发展定位以及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以海明德塑品行

推进区域“以海明德”德育项目,立足“爱国、生命、责任、规则、感恩”五项育人专题,与学校校本课程《责任教育》目标融会贯通,着力打造“五育并举 三有同行”学校德育一体化品牌教育。责任之基,采取全员育人导师制,落实责任教育目标。带领学生研民法、学守则、倡节俭、爱劳动,通过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成长收获,以评比夯实责任基础,为学生打造责任展示平台,潜移默化的将责任目标浸润到学生学习生活中。崇尚活力,围绕学校“三有”之“活力”幸福校园办学目标,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将国旗、国徽、国歌作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在“开学第一课”、“弘扬抗战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倡导“文明出行 俭以养德”等活动中激发学生活力,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儒雅品位,以高品位塑学生之“儒?雅”,依托少先队、思政课,利用重大节日和传统纪念日,采用演讲、演出等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扎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培养学生修品行、提品位,增强学生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新时代家国情怀。

(二)三有少年”提素养

本学期学校在搭建横向德、智、体、美、劳五育目标,纵向低、中、高年级“三有”目标评价体系基础上,依据评价手册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学会自主管理、自我超越。一是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组织自主管理中心的学生干部进行每日巡查,做好小小监督员。二是坚持“突出重点,全面考核”,实行“日记载、周公布、月评比”量化制度,将每周“责任星级班级”、“卫生星级班级”、“阳光课间操星级班级”在升旗仪式上进行表彰,并在一楼“播种责任 收获成长”责任评比栏中进行公示。三是提高学生自治能力,以学生人手一本“三有”评价手册为载体记录学生塑品德、修品行、提品位的成长过程。记录过程中,贯彻少先队争章活动,结合“有责任、有活力、有品位”的培养目标,集齐“责任章”、“活力章”、“品位章”的学生即可获得班级“三有”队员称号,学期末学校将评选校级“三有”队员,并在责任榜样风采长廊中进行展示,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

(三)家校携手共成长

深入推进区域“家校育人共同体”项目,走进每个学生家庭,倾听每位家长心声。一是畅通家校沟通,提升家长满意度。继续开展家访月活动,做好课后服务工作,建立家委会工作台账,定期召开家长会、每月召开家委会工作会议、每周进行线上驻校办公,统一思想,落实全员育人,传递市南教育“好”声音。二是凝心聚力,合力推进家校工作。积极参与区域《市南区班级微信群公约》和《市南区家委会建设条例》制定工作,积极邀请学校优秀家长建言献策。继续推进“家长微课堂培训”多元化、“家校活动”有效化,丰富沟通渠道,凝聚教育合力

(四)班主任工作坊——“微培训、暖交流、月小结”

新学期,坚持每月一次“班主任工作坊”培训交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成员分享教育智慧,按照微培训、暖交流、月小结“三元素”架起班主任老师之间沟通协作的桥梁。结合所需进行微培训,结合困惑进行暖交流,结合班级管理的差异、级部间的差异,进行班级月工作小结。对于本月级部工作中的亮点教师要进行全面梳理和汇总,从班级管理活动等方面,发现彼此工作中的优势,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提升班主任决策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让智慧流动起来,让班主任团队一起履职尽责一起收获成长。

“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新学期,香港路小学全体师生将勇担当、齐奋进,强化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为打造一所“有责任、有活力、有品位”的幸福校园而稳步前行,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够幸福绽放!

 

 

 

                                                         2020年9月15日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