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专家引导

发表时间:2012-06-08阅读次数:520

梁承锋教授:

一、关于任务型语言教学:

任务型语言教学在我们课程改革开始以来十年左右的时间已经是一个大家经常讨论的热点话题。虽然大家经常讨论,但是我觉得这个话题是非常必要的讨论,非常必要对它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很多老师在这个问题上还存在着很多的困惑。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上存在着这么多的困惑?我觉得或许与我们汉字当中“任务”这两个字有一定的关系。因为这两个字在汉语当中它是一个普通的用词,我们生活当中经常用到,它就等同于我们生活当中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我们今天任务很重”,“你帮我完成一个任务”。它就是这样一个事情,一个项目。或者说“老师请你帮我完成一个任务”,当你觉得我说的对的时候,你给个微笑。所以很多老师在教学任务设计的时候,就把任务理解为一个练习、一个教学活动。因此有很多所谓的大家想设计的任务型教学活动并没用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其实我们课堂改革过程中所提出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有其特定的理论体系,也有其教学原则和实践操作的要求。有很多老师用想当然的方法认为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是多一些教学活动,多一些操练的活动让学生都参与。但是没有考虑到参与的形式,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发挥,在参与的过程中有没有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体验等。因此就造成任务不完全、任务刚开始就草草结束,这种现象还是比较多的。

二、关于语言的输入和对话教学的关系:

“对话教学”某种程度上是一个语言输出的过程,可老师总是觉得这些生词就是障碍。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词汇看做是学生需要探索的新知识来对待,它不一定是障碍。我们只是把必要的所谓的障碍解决就可以了,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但是我们有些老师往往认为这很重要,所以花了很大的力气,来进行词汇的教学、操练、练习、巩固,采用各种方式,占用了很长时间,没有掌握好课堂时间的比例。把时间放到词汇的处理上比较多,而且有很多老师比较擅长这部分内容。气氛相对比较的热烈,频繁的师生交流。虽然有可能是单向的、简单的,但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老师比较容易控制课堂。老师可以按照一些要求,按照自己的设计来安排哪些同学来进行对话。但是往往造成的结果就是这一部分占用的时间太长,使得真正需要开展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匆匆的开场,一看没有时间,很快又结束,所以,很容易造成这种情况。

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大家对词汇、语言材料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因此在词汇学习上,这些语言知识的输入上用了太多的时间。占用了对话教学,任务型语言教学,任务型活动的时间。一次课、两次课、长期以往学生就很容易被领入一个情境。感觉自己词汇学会了,也会背,文章也会背,对话也会,我们来个Role Play,同桌对话很流利,就把学习慢慢变成了对这些语言知识的掌握,忽略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三、对教材的创造性的使用:

我觉得我们这个专题还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也是本专题的第三个问题就是“对教材的创造性的使用”。因为对话教学中教材所提供的内容往往比较简单,三两个词汇,两个句型,内容比较少,很难开展活动。现在有些老师感觉到比较为难,这怎么办呢?一会儿就教完了。听听录音、做做对话练习,就觉得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了。但其实对话教学才是真正与学生的生活比较接近,我们完全可以让这些语言材料回归到他们的生活当中。在生活中哪些方面、哪些细节可以用得上这些语言,然后让它生活化、情境化,设计一些场合,让大家根据自己的爱好、习惯做出选择,进行大量的信息交流。这样才是真正的运用性语言练习,通过这些活动大家才忘却语言的形式。不是想到“banana”,先想到“香蕉”这两个字,然后再与“banana”那个实物建立起联系。而是想到“banana”,就能想到实物“If you like bananas”,你可能就有口水流出来,有反应。而不是见到“banana”这个实物你有食欲的反应,而见到“banana”这个词没有任何反应。这就是能不能够把这个词汇真正内化为你的语言交际能力,这是我们在教材的使用上需要认真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