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学习风格的英语教学设计(2009-10-22 01:29:58)转载▼标签: 教育二语习得英语教学教学设计课堂学习风格杂谈
基于不同学习风格的英语教学设计 (博主:吉安?)
摘 要:认知心理分析研究表明:在二语习得中,学习者个人的学习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
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针对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同时,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也极大地影响着学
生的语言习得,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来进行英语教学设计。
关键词:二语习得;英语教学;学习风格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369(2006)02-0128-03
一、学生学习风格的心理分析和教学策略
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在二语习得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发现并拓宽学生的学习风格。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学习风格,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学生的学习风格及相应的教学策略
目前,二语习得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二语习得者的个人差异方面,这是为了更好的了解那些语言习得的因素。
研究表明,个人风格是二语学习中的显著因素[1]。学习风格指的是:任何个体在感知、组织和记忆信息时都有自己偏爱的方式,这些方式是随着学习者在信息获得过程中自发地逐渐地形成的。不同的人偏爱不同的学习风格[2]。例如,一些人主要靠眼睛来获取信息(视觉偏爱型);一些人主要靠耳朵获取信息(听觉偏爱型);一些人喜欢通过体验式动手操作获取信息(体验学习偏爱型);一些人喜欢一个人学习(场独立型);一些人喜欢和别人一起学习(场依赖型),等等。这些学习方式将极大地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行为。下面通过对学习风格的分析,为英语教学提供相应的策略。
11视觉偏爱型学习风格和相应策略
视觉偏爱型学习者的特征指学习者依赖于视觉并能通过视觉方式获得最佳学习效果。例如,用眼阅读书籍、图表、手册上的内容等。通过用眼阅读,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内容。大多数教师和学生都是视觉偏爱型的。教师应引导学生保持并扩宽他们的这一学习风格,使他们形成通过读书,看电视、图片等来学习的习惯。为了更好地记忆,教师可鼓励学生对一些必要东西做笔记。
21听觉偏爱型学习风格及相应策略
听觉偏爱型学习者的特征是指学习者偏爱听、说活动,如讨论、辩论、录音磁带、角色扮演、演讲等。他们更喜欢通过听而不是看来获取信息(如会议、听写磁带)。在他们学习新知识时,可能会出声朗读或一边读一边蠕动嘴唇。既然听说训练对此类学习者是获取知识的有效方式,教师应在课堂上采取更多的听说训练。例如,可以通过讨论、辩论、角色扮演、演讲、作报告等形式讲解课文。教师可鼓励学生多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还可鼓励学生多出声的背诵需要记忆的东西[3]。
31体验学习偏爱型学习风格及相应策略
体验学习偏爱型的人能通过参与和体验课堂活动获取最佳学习效果。老师应给此类学生更多自由,鼓励他们积极参加课堂活动、角色扮演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信息;鼓励他们多接触和体验实际生活,为他们的学习营造最佳学习环境;同时进行一系列刺激活动的综合,例如:既准备活动,又提供录音磁带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新的信息。
(二)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学习风格偏爱,扩宽学习风格
当今的课堂,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老师传递的信息。教师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偏爱的学习风格,并选
择适合自身的学习风格的学习策略,进而取得最佳学习效果。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扩宽自身的学习风格,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这些方法和材料可帮助学生扩大二语习得的成就。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是多种学习风格的集合体。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在理论上,教师应做到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学习风格和教学风格,并提供一些手段扩宽学生的学习风格;在实践中,为不同的学生营造多种类型的活动,如:听说练习,读写练习,体验学习型活动等等。这样,课堂才会更加丰富,学习才更加多元化。
二、从认知途径的角度来进行英语课堂设计
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语言习得,教师应认识到这些因素的重要性,并在英语课上充分利用这些因素,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来激活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
(一)学生认知因素的分析
认知指的是人脑认识和理解事物的行为和能力。认知语言学家强调:认知能力在语言习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
用[4]。例如: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通常是由简单到复杂,由陌生到熟悉,由具体到抽象。一些学习者需逐字逐句来理解语言,而另一些学习者倾向于整体理解,即在弄懂语言单元和语言形式之前,需要将各种语言形式放在语境中来理解。一些学习者是视觉偏爱型的,另一些学习者是听觉偏爱型的。上述例子能充分证明:二语习得遵循着一定的认知规律。因此,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认知因素。
(二)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认知因素影响二语习得,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认知因素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通过认知途径学习英语。例如:做练
习能有效帮助学生复习已学过的内容,并让学生在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图像观、组块观、意义观等方式有利于学生记忆。另外,一些逻辑方式,如推导、比较、对照,也都是二语习得的有效方法。
11通过作练习讲解英语
著名心理语言学家桂诗春将记忆过程分为三个步骤:输入,存储和输出[5]。为了让学生能长久记忆语言知识
(存储),并且能自发地将语言知识用于语言实践中(输出),我们必须通过练习来重复所学的内容(输入)。熟能
生巧,多样化的练习有助于学生习得语言。
21利用图像观讲解英语:
认知研究表明:图像既生动又直接,读者能清楚地从图像获取信息。同时,图像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便于记
忆。在英语课上,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图像讲授英语。
31利用组块观讲授英语
认知研究表明:组块是一种信息的再编码,这种再编码有助于记忆。如果你对某物不太熟悉,你可将某物的形式转换成另一种有助于记忆的模块,例如组块。名词前形容词的顺序为:size(尺寸大小)→length(长度)→height(高度)→shape(形状)→age(年龄)→color(颜色)→origin(来源)→material(材料)→category(类别)。记忆这组顺序不太容易,但却容易记住每一个词的首字母。所以,名词前形容词的顺序的重新编码是:SLH,SAC,OMC。只要我们记住这组编码,便记住了名词前一长串形容词的顺序。组块观是记忆英语语法规则的有效方式,教师可在语法课堂上适当的采用组块观讲课。
41意义观讲授英语
认知理论告诉我们:如果目标体含有意义,将更容易被人脑记忆。成年人更倾向于利用逻辑进行思考和行动,他们在记忆事物时更依赖于理解意义来帮助记忆。例如,有些及物动词既可跟不定式,也可跟分词作宾语,通过意义理解就可很容易区分。“To do”意味着还没有发生的动作或状态,而“doing”意味着已经发生了的或正在发生的动作。
51利用推理讲授英语
推理指从已知或假设的事实中得出结论。推理能帮助我们发现词、词组、分句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与上下文的联系。英语课上,我们应引导学生作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应用推理。例如:下面句子要求填动词“know”和“write”的适当形式:
If he(know)her address,he(write)to her.
该如何做此题呢?如果该句是真实条件,动词的正确形式可以是下面任意一种: knows/writes;knows/willwrite;knew/w rote;knew/would w rite。如果该句是非真实条件,动词的正确形式可以是下面任意一种:knew/would write;knew/would have w ritten;had known/would have w ritten。该选哪一种动词形式呢?只有将此句放回原上下文中,运用推理才能最终选出正确答案,推理在这里是非常重要的。
三、从非认知途径的角度进行课堂设计
(一)学生非认知因素的分析
二语习得过程是自身语言能力和外在努力共同作用的过程。二语习得过程中,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都发挥重要作用[6]。非认知因素包括:兴趣、动机、情感等。下面着重分析非认知因素“兴趣”。兴趣,指人对知识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对“未知的”或“已知但有新说”的关心。英国语言学家C1E1Eckersky曾说“我坚持认为趣味性在教学实践中是最基本的问题”[7]。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张载云:“人若志趣不远,虽学无成。”他们都强调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
(二)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必须探索学生的心理,并采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尽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11探索学生的心理
在课堂上,学生有两种积极心理:满足感和挑战性。满足感:假如一个学生能正确回答老师提出的大多数问题,他会获得很大的成就感。所以,课堂上,老师最好能通过对学生微笑、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点头致意、表扬等方式来表达对学生的认可和欣赏。挑战性: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活动,通过完成挑战性的任务,学生能普遍感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所以,课堂上老师最好多设计具有挑战性和竞争性的活动。
21采用多变的教学方法英语课堂的生命力在于教学方法的多变性,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英语课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教师应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法,如传统教学法、交际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学习者学习风格和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是英语教学研究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通过对学习者学习风格的研究和分类,有助于教师选择最佳教学手段来帮助学习者取得最佳效果。对学习者学习心理的了解,有利于教师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习者学习的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在语言习得中也很重要,对这二者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学生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可供英语教学借鉴的理论会更多,我国英语教学的前景将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