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美术基础教育的改革离不开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从直观认识来说,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文明程度”和“文化素养”。一个合格的美术教师除了要有较高的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有多方面的文化素养,这是时代对美术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现代美术教育区别于传统美术教育之所在。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去很好地完成从单纯的专业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呢?我认为应该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学习美术,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观念
“观念一变思路宽”。每一次教育改革都伴随着广大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正确的美术教育观念是指导我们开展美术教育工作的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要为学生创设文化情境必须建立在教师具有这样一种美术文化观念的基础之上的。作为人文学科的美术教育,其发展目标是发展人性、完美人格、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而绝不是一种美术专业教育,绝不是一种单纯的传授美术技能技巧的教育。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学科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它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培养和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方面,有其独特的文化优势。因此,美术教师要对自己的思想进行一个大解放,充分认识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把美术教育定位到人文教育、美术文化教育的层面上来,加强美术教育人文色彩的渗透,让学生在广泛的美术文化情境中生动活泼地学习美术。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实践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加强美术文化的渗透和转移,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文化情境,这种美术文化的渗透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也不是程式化的,而是在教师美术文化观念指导下的一种很自然的、实实在在的、贯穿在美术课堂教学始终的开放型的美术文化的传移与交流,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始终接受来自方方面面的美术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使美术课堂教学的重点逐渐从传统的以传授美术技能技巧为主的单一模式转到全方位的、多元化的、开放型的、以美术文化渗透为主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的轨道上来。
三、改革教法
美术教师应积极投身到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中去,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创设广泛的美术文化情境为前提,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础,遵循美术教学原则,大胆改革美术教学方法。广大教师要在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的同时,充分发扬民主,竭力摒弃陈旧的死板的落后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开放性的、多元化的、自主型的、个性化的现代美术教学新方法,通过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教学,直接或间接地为学生提供美术文化情境,对学生进行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渗透美术文化的内涵,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广泛体验美术文化的美感。美术教师应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包容、吸纳、实践各种姊妹艺术,一改狭隘的美术观,确立人类灵魂塑造者的角色,从而使我们在新的教育大潮面前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