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痕迹》这一课是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三册第7课。这节课可以说是版画的入门课,所以在构思时,我引导学生从发现痕迹开始到动手实践,尽量让他们自己来尝试学习方法,并进行分组练习,进一步让学生在合作活动和游戏中探究学习,体会拓印的乐趣,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教师在课堂中自始至终起着引导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
这节课上完后,我的第一感觉是兴奋,觉得从课前引入到课后拓展,每一个环节都比较清晰、顺利,课堂气氛也活跃,学生对学习内容很感兴趣。看到学生的表现,我感到的是欣慰。我自己认为,这节课有一些新意,也比较完整。冷静下来,我脑海里又一幕幕地回忆着这节课,联系新美术课程标准,我重新审阅了我的教学教案,反思整个教学活动,进行了思考和梳理,觉得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和环节。
一、课前引入: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
首先我以一个破案的故事作为引子,通过破案引出“痕迹”,使学生在听故事过程中,进行观察和思考,对痕迹的作用有初步的了解,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反思:
在情景创设上,是不是应该选择一个来源于贴近学生生活的故事(如童话故事和儿童故事)? 这样可能会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学习过程:通过看看、画画、做做,主动掌握学习方法
在教学生拓印方法时,不是直接教给学生方法,而是请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自己尝试将实物的痕迹拓印下来,教师再提供另一种方法,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充分利用电教媒体,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更具有直观性。教师紧跟着提出问题:“为什么刚才的东西能拓印下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可以拓印的材质应该是粗糙的、凹凸不平的;使学生清楚要想拓印,首先要对材质进行选择。这样,就为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拓印的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感知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课前,我收集了很多不同材质的物品放在教室的四周,提供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将不同肌理的媒材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进行拓印时能有更多的选择,也丰富了拓印的效果,获得视觉和触觉的感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身边的很多不起眼的东西都可以用来拓印。
反思:
在传授拓印方法时,是否能够先完全交给学生? 让他们先拓印、体会、自由地尝试,然后将问题提出来,教师再做讲解、示范,这样会更突出教学的主体性。
三、合作探究:发扬协作精神,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练习我设计了两个环节,这两个环节是相辅相成的,强调的是合作学习,体现团队意识。第一个拓印练习环节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所使用的彩色纸,却又是第二个拼图环节的材料。第二个环节的加入,能够摆脱学习拓印技巧的枯燥和单一,让学生在尝试拓印和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正是有了第一个环节的拓印,才使得拼图的色彩效果更加斑斓,自然而然使两个环节有了密切的联系。教师在学生练习的同时也积极地参与,构建师生互动机制,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反思:
1.是否应该让学生自己组合成小组,自己管理自己,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2.是否应该让学生自主选择更多的拓印方法进行探究学习?
3.是否让学生走出教室,到户外从大自然中选择他们要拓印的东西,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景物的感受能力?
四、师生评价: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的评价标准
评价的过程我分为三个部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学生在自评中总结学习的经验,在互评中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师的评价,明白拓印的效果应该从材质的选择、涂色的效果、痕迹的拓印等各方面来看,而不能只从一个方面了解。教师要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反思:
美术课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在教学中,是否让学生多提点问题? 多谈点对拓印过程的感受?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表现出个性。
五、课后拓展: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
这个环节我准备了两个内容,一个是欣赏版画家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的痕迹制作的版画,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去发现美,并且可以利用到自己的美术创作中;另一个是将拓印下来的痕迹运用在拼贴的学生作品中,使学生对拓印痕迹的再创作有个明确的认识,激发他们进行再创作的兴趣,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反思:
是否让学生谈谈他今后想要拓印些什么?怎样去完成一幅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埋品质。
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体现出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甚至教师的穿戴、仪表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会影响到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所以,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对待每一节课,针对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并在课后经常对照新课标进行教学反思,找到不足之处,不断完善,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美术课堂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使孩子们更加喜欢美术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