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学生为本
美术鉴赏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它要培养学生用美的眼睛(直觉观察)把握作品提供的审美信息,以高度的文化涵养和敏感多思的心灵,与艺术碰撞;领略、体味作品的象征意蕴,从而达到升华人格的目的。从本质上说,以学生为本的鉴赏课,要充分体现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要应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与自我完善。
案例:在上《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节课时,我从问题与思考入手,鼓励学生质疑。学生分成工艺、绘画、建筑、服饰等小组,从不同的方面阐述“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一问题。比赛哪一个组提出的问题多,并有一定的深度。由学生通过打分给予认定。学生较快地进入了状态,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如:1.青铜器是实用品吗? 2.为什么称其为青铜时代? 3.青铜器在造型和纹样上有哪些特色? 4.青铜器表现了什么样的美感?带给我们哪些感受? 青铜器在工艺美术中的地位和对世界的影响是什么? 建筑组的同学们提出:l.中西建筑的区别是什么? 2.建筑代表了什么样的思想理念? 3.不同的建筑风格是什么? 等等。绘画组的同学们分析观察唐代《簪花仕女图》后,将观察结果向社会背景作引申和联系,提出从唐代的人物绘画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哪些信息。学生归纳,从唐代社会、多民族的融合、人物形象、纺织业的发展、服饰、化妆、绘画颜料、绘画技巧、唐代的审美时尚等方面分析理解。这些问题不仅有求知的动机,还有对课题的设置和解决方法的追寻,问题虽深浅不同,但是,是学生自己提出的,并学会从多角度寻找答案。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课堂探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将不再是按教案设计出的答案,不再是按课堂过程而设计出的答案,不再是学生揣摩教师、迎合教师的答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发现差别、发现问题,交流探讨,学生置身其中,体验着鉴赏获得的喜悦。今年高考,在文科综合试卷中,有一道题是这样出的:你从嘉峪关画像砖的四幅画中读到了哪些信息? 面对这道题,学生从容作答,因为,美术课上的探讨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他们一定会交上满意的答卷。
二、以教材为主线
案例:去年,我们上了一节《马年说马》的鉴赏课。第一阶段:调动兴趣,遍地找“马”。第二阶段:进行展示。学生在众多的信息中,筛选出精华作品,有青铜作品《马踏飞燕》,有雕塑作品《马踏匈奴》、《昭陵六骏》,有绘画作品唐代韩斡《牧马图》、宋代李公麟的《五马图》、近代徐悲鸿的《奔马》等。还找来了《马踏飞燕》、《三彩马》的实物,《百马图》的挂历。第三阶段:汇报交流。从马具有的审美特征说起,从马与自然、马与人类的亲密接触,谈到艺术家钟情于马的原因,再谈到龙马精神,可谓是丰富多彩。教材的拓宽与整合,使学生看到的是马的题材遍及各个领域——书法、音乐、历史、文学、影视、舞蹈等,马成了纵观历史、有生命的纪念碑。马年说马,研讨的是艺术,其实研讨的是文化。学生这样认识马:俊美、雄壮、高雅、飘逸、忠、智、诚、礼、勇猛、热烈、奔放、自由、脚踏实地、自强不息、任劳任怨、勇往直前……在学生心目中,马已经成为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象征。马年说马,激励学生在马年万马奔腾。
三、多元化的课堂
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课题,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浏览,自己寻找相关图片与材料。对于大量资料,学生不仅仅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筛选、整理和编辑。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增加学生多媒体演示,也就是把知识获取动态化。在网络的课堂里,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学习之余,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提供的导航,利用搜索引擎查找更多的相关资料。学习不仅仅是获得一个知识性的结论,而是一种探索、一种发现。
案例:在美国攻打伊拉克之际,我们曾组织了关于巴比伦文化的鉴赏课。所有的资料与图片都是学生在网上找到的。学生自己主持讨论,有幻灯片展示,有对音乐“爱在西元前”的联想,有“我心目中的空中花园”绘画随笔,有由“空中花园”延伸至世界七大奇迹的介绍,还有自编自演的喜剧。同学们并没有满足找到材料,进行堆砌,而是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情绪高涨,体现了学生想学、爱学、乐学的积极的学习态度,唤起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课上没有尽兴,又可以在网上辩论交流,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后学生反映是积极的,他们这样说:“比起单纯地听老师讲课,这节课可以用精彩来形容,它的意义在于全过程是我们自己完成的。”“美术课生动而有意义,每一个人都满怀热情地搜集相关资料,以自己独到的方式诠释着其对伊拉克上溯于古苏美尔、阿尔德、巴比伦,直至今日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的看法与认识。两节课下来,收获颇大,感慨良多。”还有的学生提出:“当民族团结的伊拉克重新立于古老而充满希望的两河流域,我一定要亲身到巴格达乃至伊拉克各地走一走,看一看,让我梦中的巴格达成为现实。”
我们所面临的社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这也为美术鉴赏教学提供了可以利用的资源,展厅、学生艺术沙龙、多媒体电教设备、网站、博物馆、社区、家庭等,多元化的教学将变不能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