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科学根植于社会生活,而文学是以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凭借的是形象。张志公在其语文教育等论著中多次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形象思维是十分重要的。在体验性阅读过程中创设一定有利于锻炼形象思维的情境,然后引导学生自觉进入阅读材料的意境之中,通过对阅读材料的诵读、揣摩、品位,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中“春风图”这部分课文时,教师可以配乐,通过表情达意的范读创设一种美好的氛围,使学生入情入境,跃跃欲试,调动其积极性。然后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引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如,“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句话,在反复诵读课文后,可以让学生联想体会这种感觉,唤起被母亲抚摸时的情感体验,将无形化为有形,从而促使了思维的形象化,而且学生在对阅读材料的体验过程中它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此外这一段课文中所写的嗅觉(泥土气息、青草的味儿、各种花的香);听觉(鸟儿清脆的叫声、牧童的笛声)等,都可以按照这一模式来处理,以达到锻炼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在阅读活动中学生就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凭借着对作家塑造的艺术形象的感知、理解和鉴赏,渗透着自己对生活的情感体验,并借助一定的联想、想象形成自己的形象思维的。在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文学作品,它们或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或以优美的意境;或以典型的形象;或以“空白”艺术等激发读者浮想联翩。这些都是可以通过体验阅读培养形象思维的好材料。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文章有针对性的创设不同的有利于发挥形象思维的情境,让学生真正进入作品的意境,从中获得真切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运用形象思维感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