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中-新闻页

您目前的位置:教学科研-51>教学研究--51中>正文

多角度阅读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单黎明发表时间:2011-11-28 阅读次数:1526
      发散思维能力是一种广开思路,不循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进行思考,探求解决问题多种可能性的思维方法。发散思维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是不是具备创造力的重要标准。著名学者杨振宁教授在分析中国同外国学生的差别时曾指出:“中国学生胆子小,老师没有讲的不敢想,老师没有做的不敢做。”即我们的学生长于求同思维,习惯于“依葫芦画瓢”,而短于独辟蹊径,发散思维能力不行。所以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阅读中,应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进行阅读通过不同途径和不同的层次去思考问题,解决他人未曾解决的问题,以获得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与独特感受,从而达到锻炼发散思维的目的。为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多角度阅读中真正得到训练,我们应该在阅读教学中提倡创设与创造心理相容的气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彻底解放,使他们能超常思考,敢于标新立异。例如,在讲《孔乙己》这篇课文时,我曾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已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你能推测孔乙己最终是怎样死的吗?在教师的激发下学生们纷纷发言,根据自己的思考发表了不同的见解,有的说饿死了;有的说冻死了;还有的说自杀了等等,并且每个学生都为自己的推测找到了理由。我对这些不同的推测一一给与了肯定,最后又让学生自拟题目,根据自己的推测续写了课文。这样做可以引导学生大胆的从多种角度说出自己对问题的见解,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明确了作者塑造孔乙己这一形象的目的。通过多角度阅读不仅可以训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而且为学生理解课文找到了一种变势,有利于学生重组课文信息,创造性的理解课文。诚然,有时在这种利用多角度阅读训练发散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学生们对阅读材料的领悟和理解可能会有悖于常理,甚至是“荒谬”的。但是它毕竟不是我们硬“塞”给学生已包装好的答案,而是学生们丰富思维的结晶,作为教师都应该给与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