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认识和感悟——新课程下新形势
美术学科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将美术课程定性为人文性,强调美术是人文学科更多强调对学生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熏陶和陶冶。这改变了对美术“术科”的传统认识,改变了在教学中过于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化倾向。人文性质的美术课程需要培养学生对人自身情感、思想、价值观的认识和了解。美术在其中则起到重要的载体和沟通作用。但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及时补充上体现视觉性、实践性、愉悦性,将更加完善美术教育的意义,因为这样可以更加突出老一辈教育学家所提出的“教育有三个工具:文字、数字和图像”的要义。现今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习”,需要能够培养学生适应多变而复杂的社会发展环境,这种理念下,美术学科新课程的定性变化就显得尤为及时。
今年6月份,我参加了为期5天的青岛市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教学业务培训,有幸聆听了侯令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其中他提到美术学科新课程的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去掉了之前的几个目标,突出了在设计中关注环境和生态;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提出了四个应知:作品的思想内涵、形式和风格、相关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创造性的劳动;中学生要知道中国美术史中5为以上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作品、外国美术史中的2个以上重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这些新变化无一不在体现着美术新课程的定性,体现着这一代美术教育家的思想。作为一名一线的美术教师,在日常的美术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我们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