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心、用心、精心,品味成功和幸福
——初中美术学科内容组织要注意到哪些方面?
今天专心学习了专题三的视频资料和文本资料,其中提到了初中的美术课不仅仅是在学习深度和广度上面推进,而且要体现初中教育的特点。所谓初中特点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学科特点,一是学生特点。学科特点要突出美术课程的视觉性、人文性,透过美术手段达到教育功效;学生特点要考虑到教学对象自我意识到增加,学习视野扩大、学习兴趣广泛,对于美术学习的兴奋点已经跌落到中小学阶段的最低谷,每一节美术课都是对美术教师的挑战。对此我非常认同。
米海峰老师是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具有多年编写美术教材的经验,提出在教材使用上要结合各地实际,发掘自然和人文资源,开设有地方特色的美术教学。尹兆瑞老师也提到:初中美术课的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充分利用生活环境中各种工具和材料,动手动脑加以改造,体现出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培养学生艺术化生存的能力。设计大体分为两类,一是创意类,强调想法;二是制作类,强调动手能力。设计的归宿就是为了应用,培养学生物以致用的意识。
一段时间以来,电视上播放的日本卡通片《宠物小精灵》,深受大人和孩子们的喜爱,以片中精灵造型为蓝本的各类动漫周边产品也立刻风靡于世。联系到初中学生喜欢动漫、手工的特点,我结合教材内容,设计编写了《宠物小精灵——系列卡通折纸表现》校本课程教学案,当时的指导思想是:折纸可以就地取材,制作时间短,材料低廉,有许多不需要使用工具,失败了可以重来,不满意可以修改,不需要很多的制造空间,制作过程也十分整洁,很适合学校的教学特点。另外,我们知道,任何一张纸都是一个几何形,折叠后可以产生新的几何形,组合后又可以成为几何体。这其中蕴含着算数、几何、测绘、造型等多学科的综合知识的运用。通过学习,可以对许多平时难懂的定理、法则心领神会、记忆深刻,对学好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折纸还可以将装饰与应用结合起来,充分体现折纸的意义,凭借折叠时产生的几何形的连续变化而形成物象,为学生提供了认识物象、概括物象、表现物象、创造物象的可能与方便,很适合于学生的在校学习;且造型又以学生们熟悉和喜爱的卡通造型为蓝本,若将折好的作品作为礼物来巧妙运用,还可以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使平凡而无趣的每一天能变得充实而有生气,让身为独生子女的学生们充分体验团结协作的乐趣,提高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没想到课程一经开展,立刻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喜爱,每节课完成后学生们都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当堂制作的作品也成了同学间传递友谊、增进感情的重要媒介。
由此我觉得,只要我们专心学习、用心领会、精心准备,必然能品味到作为教师的无上幸福和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