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管理,夯实思想根基
多年教育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没有管不好的学生,没有管不好的老师,也没有管不好的学校,只有不想管、不敢管、不会管的校长。想管,就是要有一种管理的意识;敢管,就是要有一种勇于碰硬较真的精神;会管,就是要有一种严格、扎实、精细管理的本领。对于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学校领导的远见卓识是关键。我校领导带头转变观念,按照现代化的理念,重新审视学校及师生的成长和发展,充分认识到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在工作中,能够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优化管理理念,提升管理层次,切实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根本目的在于最广泛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教师和学生既是学校管理的对象,同时也是学校最重要的管理力量,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要把教师和学生视为学校管理的最重要资源,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之以利,规之以法”的原则,充分挖掘教师和学生的潜能,发挥其积极性,培养其创造性,这是一所学校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本。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管理理念上实现这样的转变:
从“管住人”向服务人、发展人转变。公平地对待每一个教师,真诚关注每一个教师的发展,积极为教师创设施展才华的舞台,搭建通向成功的平台。努力营造一个开放、宽松、支持性的成长氛围。在感情上关心教师,事业上支持教师。不断强化民主管理,赋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和自由度,给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改革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从而帮助教师很好地实现教师专业成长。
同时,明确目标,不断优化教师管理制度。教育管理的最终目标,在于提高教育质量,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我校制定了具体的目标管理,使教、学、管三方面有一个共同努力的方向,激发教师为达标而教的积极性,提高管理的实效性。学校对现有的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规章制度进行了认真的修订和完善,同时根据新情况、新需要,对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及时进行完善和规范,将其上升为制度层面,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这一过程中主要是加强学校常规管理。教育教学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都按照“课堂教学效益年”及“决胜课堂”的要求,把主要精力用在抓教学质量、抓常规管理上。学校领导班子把工作重点放到班级、教室,亲临指导,服务到位。立足课堂主阵地,实行推门听课的方式,切实按照新课程的要求,督促教师备好课、上好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强调教师上课要突出学生主体,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积极构建学习型的教研组、备课组,加强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与研讨,做到资料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共同提高。
此外,我校还积极探索学校文化管理,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我们认识到,学校文化是学校特有的“精、气、神”,而学校物质文化中的设备、图书、技术手段等因素,都使教师组织教学的方式、教与学过程的交流方式、师生之间交往,构成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一种开放系统的构建,是一种精神的确立,也是提升整个学校综合发展水平的过程。作为学校文化环境的建设者、目击者与受益者,我们深深感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环境熏陶作用是多么巨大。在建设过程中,我校力求实现“四种文化”的和谐构建。即建设具有规范有序的政治生活;文明多元的文化生活;安全开放的社区生活;平等创新的学术生活。在师生中大力提倡并营造人格平等、真诚合作、张扬个性、健康竞争等良好风气,使学校成为一个“共创和谐,共享和谐”的地方。这种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能够提升教师的德才水平,提升他们参与教育教学的水平,从而促进教师自身与学校的共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教师任教的学校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 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场所,而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地。学校应该具有使学生和教师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具有教师发展功能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