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中-新闻页

您目前的位置:教学科研-51>教学研究--51中>正文

我的激励课堂观

作者:刘竹青发表时间:2011-12-06 阅读次数:1027
                                                                   我的激励课堂观
  观摩了张晓燕老师的一堂课《秋》,受益匪浅。
  这是一堂充满激情的课。上课了,老师热情地做出了一个手势“我最棒”,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豪气冲天地喊出“我最棒”,给人以振奋,学生的精气神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眼里闪烁着求知的渴望,一个个跃跃欲试。张老师那如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引导学生从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对秋的描写导入到何其芳的《秋》,导入自然。老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局部研读文章的意境,在此铺垫下,进行了拓展延伸,,学生们的写作语言优美,意境贴切。整堂课中,老师始终面带微笑,满腔热忱的给他们上课。她充满感情的朗诵,适时地评价,激励着一个又一个学生尝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答老师的提问。正如成功可以激励下一个成功一样,在老师热情地感染下,学生们始终处于一种兴奋愉快的学习状态。
  这是一堂充满激励的课堂。让我们体会到了教师的激励所带来的和谐的课堂美。课堂中,老师关注着每一位学生的细微变化,实实在在的及时给与评价,在评价中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质疑。通过激励,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去探究,解决问题。“你真棒,这位同学最近的变化真大,让我们刮目相看。现在我们在听一听他的独到见解。”老师有意识地,不失时机地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有效地评价;并且老师不断努力地创造课堂上让学生个体表现的机会,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尝到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在老师的循循善诱和不断激励下,学生们的精彩不断。并且每一次激励都让他们神采飞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下一轮的挑战中。学生们在老师的赞赏声中,在同学们的掌声中,获得了成功的课堂体验。课堂变成了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自信、快乐的地方。学生们带着好奇与欲望走进了课堂,带着兴趣与信心走出了课堂。
    总之,整堂课开合有度,驾驭从容,始终贯彻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激励,学生激励。赏析有点有面,知识容量大,学生自主合作意识强,课堂生动、民主、和谐,充满诗情画意和浓浓的语文味。
观摩完这堂课,我不禁思索: 教学何以吸引人?贯彻激励性原则便是法宝之一。试想,在课堂上,你总是训人指责人,学生东也不对,西也有错,见你上课,心理就发怵,还哪里谈的上被吸引?如果我们多想办法找学生的闪光点,变换角度,引导学生纠正错误,让学生体验到愉快,尝试到成功,享受到尊重,品尝到艰难求索获得胜利的甜蜜,使之积累愉悦、积累成功、积累甜蜜、他又怎么会不被你紧紧吸引呢?
    贯彻激励性原则,说在口头上易,落在行动上难,非下功夫钻研不可。如何才能做到呢?一要有真的爱心,理解孩子们的成就意识,期望意识,表现意识,充分尊重孩子,创造利于孩子表现的氛围,更多的满足孩子得到肯定的欲望;要真正从内心建立一个观念:允许学生说错话,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做错题,允许学生理解有快慢,关键是设法教会学生从错境中走出来。二要认真学习,充实自己,锻炼自己敏锐的捕捉力,善于捕捉闪光点,做光明的探索者,新芽的保护神,不要眼光只会盯错处,做高高在上的评判者。 
  让我们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我们对学生的关注和鼓励。把学生们每一点的积极性、每一点的学习热情保护起来,让它生长起来,壮大起来。让我们每一位老师为学生创造充满激励的课堂,让学生拥有积极心态,过上快乐的课堂生活,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园”与“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