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讲学稿的使用反思
参加了2010年暑期培训,阅读了鲁子问教授的关于学案的讲解,对学案有了更深一步地认识。结合我们学校使用的讲学稿,根据平时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于讲学稿的是拥有了进一步地反思。
我们平时使用的讲学稿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一.学习目标(明确本课时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什么内容)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指出本课时在学习中要遇到的难点和重点)
三.课前导学(这一步最为有效,因为它要求学生在课前根据老师的提示自学,并完成相应的问答与练习)
四.知识巩固(设置环节,引领学习新课,主要体现“生教生”)
五.当堂反馈(有针对性地检测学生当堂的掌握情况)
六:拓展延伸:主要针对优生,提高他们的能力。
七.课后记(老师要在课后,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并且收编“错题集”,使这一课的反思成果成为下一轮备课的必要参考。
我理解的“讲学稿”指的是集教案、学案、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资料,是教师集体备课(包括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练习、备考试)的智慧结晶。 讲学稿设计的常规要求是: 1、明确学习目标。2、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3、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4、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资料习题。5、注意“教学练三合一”和学生的有效学习。
讲学稿是备课组集体智慧的体现,同样也是任课教师个性化展示的平台。我们以一人主备,其他人参与的形式构建起课堂教学资源——讲学稿。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课前一周的集体备课,针对性的进行研讨,确定下周的讲学稿、根据教学重点难点精选习题,共同探讨课堂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手段。每位任课老师根据自己班的学情,同时注重渗透个性化的教学思想和内容,从而形成适合自己具体课堂教学的教学个案。因此说,讲学稿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集体智慧的释放过程。它较好地实现了精讲多练,讲练结合;也为学生学好本课内容搭建了一个极具实效性的平台。
讲学稿在每节课的课前1天发下去。学生预习完成学案中规定的学习任务,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教师在上课前检查学生课前作业的完成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教学。讲学稿的内容要求在课堂上完成,日日清。之后教师每天指导督促学生回家签字,由家长进行评价,每周装订成册进行检查。
我个人觉得使用“讲学稿”的好处包括以下几点:
(1)“讲学稿”要求提前备课,集体讨论,轮流执笔,并由骨干教师把关审核,对教学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最大程度的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
(2)凭借师生共用的讲学稿,老师能有序地引导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知识消化功能;学生的课堂笔记更具实效,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记听课笔记的能力和习惯;讲学稿是学生平时学习的痕迹,是学生课后的学习资料,有助于学生的复习。
(3)“讲学稿”提前发给学生,使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课前预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也有力于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4) “讲学稿”的训练体现了教学“精讲多练”的原则,对于常态生源下的教学质量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5)“讲学稿”中的练习安排,也能较好地体现“面向全体,分层要求”的分层教学思想。讲学稿中的习题既有人人要做的习题,也有针对优生的提高题(即讲学稿中的拓展延伸题),满足了不同层次的需求,大家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6)讲学稿的使用要求节节清。这也要求老师的的备课要细致,课堂效率要高。因为讲学稿的内容要处理利索的话,一般需要十五分钟的时间,对老师的高效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同学生交流时,学生对讲学稿还是持肯定的态度。认为讲学稿使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更明确了,听课时更有针对性,还可以拓展课本知识。讲学稿使他们更容易检查预习好了没有,便于查漏补缺。讲学稿便于发现自己掌握不好的地方,使自己的学习更加自主,更有针对性。现在的讲学稿让她们知道了重点在哪里,知道了学习目标和思考方式,应该如何预习复习。“知道教师下一步讲什么,提前想一想,心理有准备,就容易学会了。”
由此可见,运用讲学稿的教学活动打破了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实现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地学习。讲学稿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讲学稿也是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彰显,它上面的字字句句才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有的放矢,绝对版权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