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学生潜能之门的金钥匙
--尊重与赏识
记得踏上工作岗位之初,带着对工作的一腔热情,也带着“铁的纪律就是保证”这样的“信念”,我担任了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墙上、板报上全是“清规戒律”,学生们眼中的老师,总是皱着眉头,满脸严肃地瞅着他们。学生们听到的除了“这不好,那不好”,还有“叫家长来”。班级评比竞赛中,如果没有争上第一,必定又要好几天看老师的“阴有暴风雨”。对于问题学生,则更是“恨铁不成钢”,该挖苦该讽刺,手段一次比一次升级。同学们在我面前开始“弱不禁风”,可我理想中的“太平盛世”却没有来到。班中纪律涣散,学习成绩每况愈下。我很郁闷,怎么我什么“高招”都用上了,却不见效果?我碰到的是这样一群扶不起来的“阿斗”?
还是打击地轻了,我在心里同他们较上了劲。就在我如火如荼进行铁腕政策时,我收到了某学生给我的一封匿名信,并附了一张报纸。
“老师,我在您的眼中,我永远是这不行,那不好。您那一声高过一声的挖苦,使我感觉生命中的最后一跟稻草也沉没了!幸好我在化学老师那里找到了我想要的东西——尊重与赏识!尽管我在化学方面不是最优秀的,可化学老师安排的小组长职务,却让我多少找回了一点自尊。为什么化学老师能给我前进的动力,发挥我的特长?希望老师要理解我们,鼓励我们。”
报纸登载了一篇学生的作文:老师,我要尊重!醒目的标题和那封信深深刺痛了我的心灵。也彻底地击垮了我。
我从来没有意识到我在学生心目中竟是一名这样的老师!不过,这封信犹如一盆凉水浇醒了我。我开始正视自己的心理状态。我感觉是爱学生的,可是方式不对;我希望学生样样争第一,可却忽视了他们自身的能力;我希望问题学生也能发光,对他们却缺乏忍耐力,缺乏激励;我忽视了学生的意愿,没有创设一个谅解、宽容、合作的氛围;对他们,我没有很好的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把他们当作自己挣面子的工具,当作发泄情绪的出气筒;在课间,我缺乏同学生的交流,师生距离远。总之,我的居高临下,我的伤学生心的言论,弱化了教育效果,师生之间缺乏尊重、缺乏信任;学生对老师的“忠言”也产生了逆反心理,只当刮了一阵“耳旁风”;问题学生们责任感差,把自己抛弃了,堕落从此开始……
真的非常感谢这封及时信,它使我开始清醒地反思所发生的一切。我开始正视自己的教育方式。它让我在反思中成长起来,有了许多感悟。在我以后所教的班级中,我开始一点点地纠正自己的工作作风和方式。我首先学会了理解学生,向他们敞开自己的心灵。我不再不问青红皂白,我给他们解释的机会,我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不再不分场合造成他们的心理障碍;对问题学生,我不再戴有色眼镜,我开始鼓励和表扬他们,培养他们的道德感,增强他们的信心;我时常给他们写一封信,互传信任和友谊。我变了,变成了一名学生信任的良师益友,师生感情融洽。学生们喜爱这个大家庭,尽心尽力地维护这个集体。在学校的竞赛和各项活动中,学生们将先进班集体和各项活动的奖项一一揽了过来。在年终,我们班被评为青岛市先进班集体。
有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不会赏识孩子的家长是不称职的家长,不会赏识学生的老师是不称职的老师。我们能够赏识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为什么就不能以这种胸怀来赏识我们周围被称为祖国的未来的学生呢?的确如此,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早就提出:“应该象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孩子”,因为每个学生的潜力都是巨大的。我们许多老师的爱心是博大,深沉的,可教育的效果却往往不尽人意!也许学会了尊重,学会了赏识,正是打开学生潜能之门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