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鉴,寻己之短------由宁阳县九中张立芹老师的《借人之智,成就自己》说起
滕州市柴里矿区学校 刘波 2011年8月5日 17:15
我机缘巧合的拜读了宁阳县九中张立芹老师的《借人之智,成就自己》这篇文章,特别有感于最后的结尾:“学人之长,避己之短。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我马上就予以评论,想加以称赞认同,可就在我文字打了一半的时候,我突然停下了,这个观点对吗?看似缜密质朴,是否有悖人的专业成长理念?我,想了半天;最后,带着商榷的口吻我是这么评论的:回避短处解决不了问题,以人为鉴,寻己之短,博采众长,成就自我。
这也许就是我的人生发展目标,结合美术教学,我对自己的专业与教学思路制定短期的规划如下:
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眼界,拓宽教学思路,加强自身文化修养。我在我的作业《愉悦眼睛or 感动心灵》一文中阐明了我的观点:技法是末节,美术拼到最后拼的不是技法而是思想。有幸我的这个观点在第二次在线研讨时被推荐为精华,这是对我最大的鼓舞和肯定。无论从自身专业成长还是作为一线教师,文化素养决定你人生的高度。
其次,以人为鉴,找到自己的不足,知耻而后勇,弥补自己的短板。俗语说:学问无高低,术业有专攻。每一个人都有其个性与兴趣诉求点,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可以自由驰骋,但对于短处却常常极力规避,这是一种普遍的并且为许多人认可的现象,就像张立芹老师说的:“学人之长,避己之短。”这句话,如果单纯放在专业领域是可行的,但是,我们是教育工作者,以培养学生为己任,我们常常告诫学生“木桶理论”:决定你高度的不是最长的那条木板,而是最短的那一条。所以,找到不足,弥补差距,完善自我才是作为教师应有的基本立场。我记不清是哪位绘画界的前辈曾中肯的告诫我们:“当你对你所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关注的时候,就预示着一个新的成功的起点向你招手。”是啊,找到不足,下大工夫解决它,你才能更接近你人生的理想状态;逃避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并且会误导学生的人生选择,切忌!
( 在这儿,我多谈一点我自身的专业情况,的确,我知识的涉猎面比较广但都不专,我的指导老师马运红先生在看过 我的文章 中所展示的习作后以极大的鼓励风趣的在评论中问我:“试问刘波老师:还有你不擅长的吗?”当然有,马老师,国画是我的短板,几乎很少涉猎,虽然我隔三差五还练练毛笔字,但国画我真是门外汉,通过研修,我对自己有了更清醒的认知,我会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好好弥补差距。)
再者,要勤学多练,夯实专业基础。艺无止境,“艺痴者技必良”,这句话是我的专业成长启蒙老师张昌华先生案头自勉的话,被我一直深深的印在心里,多年来成为我人生信仰的一部分。艺术真的没有捷径,看似华丽的哗众取宠是经不住历史的沉淀的,唯有勤勤恳恳,多思多练才是正道,我会继续努力。
最后,要深入专研教材,了解学生的诉求与心声,改进教法,丰富课堂,做一名创新型优秀教师。积极努力学习专业的教学理论知识,勇于实践,勤于反思,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与管理水平,做一名业务精良、学生喜欢的专业化的美术教师。
以上是我近期的发展思路,通过对张立芹老师老师的文章的不同见解打开了思路,在研修的舞台上,我们都是践行者,都需要清醒的审视自我,“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