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中-新闻页

您目前的位置:教学科研-51>教学研究--51中>正文

不如做个孩子王

作者:王欣蓉发表时间:2011-12-16 阅读次数:1866

有人说:我的课堂我做主,用来形容自己掌握自己课堂的意思,面对这些个生龙活虎没一会闲工夫的初中孩子,我倒觉得自己的课堂要是能成为孩子王,那也是很理想的。一个合格的孩子王要具备以下特质:1,权威感及掌控力,大家愿意听他的,出现什么状况,孩子王总是能摆平的样子。2,他所乐就是你所乐,他不用强迫你太多,因为他引导的兴趣正是你的兴趣,所以你一直追随他。3,给别人以收获。跟着孩子王,或者你收获了冒险,或者你收获了知识经验,或者你收获了快乐,或者你得到了自信等等。你看,这些要是都能在课堂上实现了,是不是美术课也成了理想的课堂?

想当孩子王,一定要比别人会“玩”。记得在东营广饶的美术年会上,我有幸听到了青岛44中学刘德明老师的《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一课,那堂课上的刘老师印象当中讲了很少,但是这之前他为别出心裁的设计一定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所以一张白纸,一支铅笔,几个力所能及的简单手绘图像,就被玩出了花样,我想那堂课上的学生一定也和我的心情一样,兴奋,崇拜,跟随,收获。

在导入的环节中,刘老师笑眯眯的展示了一组视频,简单易懂却巧妙无比,配上古灵精怪的音乐,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兴趣,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没有高深莫及的技法,更没有声情并茂的演说,就一个“你想不到”,让孩子们“玩”心大起,接下来的一切环节,水到渠成,孩子们认真地看着示范,毫无负担的动手,看似大家在找乐子,实际上已经一切尽在这个低调的孩子王掌控之中了:学生体验到了手绘线条的表达功能和特性,并都认真的表现了丰富的图像,用自己的联想和表现体验了信手画来的乐趣,无形中让一个个学生感受到了手绘线条应用的乐趣,激发了对艺术对生活的美好感受。如果对照课标“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学习基本的视觉元素和形式法则,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大家都能感受到,这节课教学目标实现的才是踏踏实实,真真切切。

这个孩子王,自己玩的虽然低调,可是却能让别人玩的尽兴,这种境界,才是这才是最有力量的孩子王,所有的环节设置让孩子们真正体验到主动的乐趣,主动才能自主,自主才能真的成为主角。

我们的同一节课,可能教学目标也列的非常清楚,可是有多少环节是为了体现这些内容而刻意设置的呢?看看这些是不是我们经常感受到的,为了体现孩子们有兴趣:让大家看一些并不能引发孩子兴趣的图片,还问:好看吗?得到肯定回答的时候却没发现:里面掺杂的激情多数是为了老师的需要,甚至仅仅是一种习惯;为了体现他们的合作: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合作,却根本没看出来有几个孩子是跟着“打酱油”的。为了让他们动手实践,按部就班的布置了几个作业,却没发现,多少孩子在逐年地把自己手中的笔一点点放弃。。。一个只顾自己高兴的孩子王,最后一定是要失去力量的。再花哨,再高调,再时髦,也比不上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起步来的真实,(这就是有时候拿着学校听课记录表,逐个打分项对比,觉得自己哪一项都貌似做到了,可是孩子们并没有一个理想状态的原因吧)。孩子手中的画笔,应该是用起来最自由的啊,可是,我们让他们做到了吗?相反,很多时候是我们,让他们拒绝了这个最能自由表达他们内心的方式。

画外音:课程标准,是用来规范和反思的,并不是用来做模子的,否则,一切都是在“做演”,甚至是拔苗助长,受伤最深的则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主角: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