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新课程改革为生物教师提出了“与学生合作、为学生服务”的新要求,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积极创新、增进素质的新舞台。现代生物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十分重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新课改 兴趣 素质教育 多媒体 创新
新课改的实施, 要求教师由传统教案剧的“导演”、“指挥家”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怎样在生物教学中为学生服好务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下面我谈谈我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些粗浅做法,与各位同行商榷。
一、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一)、从学生身边入手,激发学生关注生物、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1、植物世界五彩缤纷、动物乐园千姿百态……各种生物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生长发育、物种进化等千差万别,让学生留意观察、接触、了解身边的一花一草、一虫一鸟,观察它们的外形、记录它们的生长、探究它们与人类的关系,使同学们在“身边的生物”中体会“一片池塘是一个生物的世界、一座校园是一块生物的天堂”——“信手拈来皆生物”,让“生物”的概念在学生们的大脑中牢牢定格,同时不断培养他们关注生物的良好习惯,增强大家保护环境、爱护生物的责任感。
2、定期组织同学们介绍自己所熟悉的生物,如一株玫瑰,一棵向日葵,或者一只青蛙,一只喜鹊等,了解它们的颜色、行为、声音、生长规律、生活习性,不断提高学生探究生命、关注自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通过郊游、爬山等户外活动让同学们亲近大自然,在领略无限风光的同时,感受自然界的广博与生物种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探索生物世界奥秘的兴趣和热情。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现代化手段展现生物世界的无穷魅力,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模型、挂图、实验标本等是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的“传家宝”,但使用中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而电教媒体的使用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优越之处:
1、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感觉器官,让学生全身心投入丰富多彩的生物大家园中,南极企鹅的游泳天才、北极熊的憨态、澳洲袋鼠的跳高本领,还有鸭嘴兽、红豆杉、珙桐……无一不让同学们兴趣盎然、感慨万分!
2、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生物中的许多动态过程仅用语言描述显得苍白、单调,而电教措施可以生动、形象、真实地再现,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心脏的结构及搏动过程”、“种子的萌发与出土”、“蜜蜂采蜜传粉”、“克隆羊多利的无性生殖过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武装”下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画面真实,形、声、色效果空前,同学们大开眼界,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推进素质教育。
课堂在新时期仍然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力求认知世界、渴望获得知识、不断探求真理的前沿,新形势下优化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一)、关注学生的想法、重视学生的问题。每个学生在探究学习中针对不同生物现象及生物学规律等会有其独具个性的看法,会提出各种问题,面对这些,我一改往日的“权威”定论,积极而平和地同他们一起探讨、交流、分析、,引导他们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同学们得到了重视、受到了鼓舞,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能够融洽师生关系,促进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二)、尊重学生意见、鼓励学生创新。对于学生中表现出的不同的甚至是大相径庭的意见或者新鲜奇特的思路,我告诫自己切忌打击、压制甚至不屑一顾,要耐心引导,热情鼓励,不断诱发他们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善于探究。
(三)、注重实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非常强的学科,做好实验对于学习本门课程至关重要。我总是在课前精心准备,实验内容、目的、所需器材、注意事项等无一遗漏;课堂中耐心辅导,力争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来。“骨的脱钙”、“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淀粉”、“蚯蚓的运动”等实验简单易行,结果一目了然,不但锻炼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而且大大提高了他们亲自动手“做”的能力,还使他们在活动中能够体会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
(四)、积极引导,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生物学科发展迅猛,已知的东西让人叹为观止,未知的领域更令人神往,同学们在前人总结的生物学海洋中遨游意犹未尽,还需要翱翔于未来的天空!我在跟同学们一起学完《现代生物技术》后,设定一些问题,如“将来你掌握了转基因技术,你会怎样为人类服务?”“假如出现克隆人,你最担心什么?”……同学们尽情想象,各抒己见,发表了许许多多有价值的见解,有的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有其合理的一面,这些都是需要保护的——不在于问题本身而在于那些可爱的不受羁绊的心灵!
三、倾情关注学生身心成长,学以致用。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的初级阶段,对于一些正常的生理现象表现出好奇、疑虑甚至恐惧心理,怎样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合理对待这些“新问题”从而顺利度过青春期非常重要。对于“认识男、女性生殖系统”、“青春期卫生”等内容,我首先认真细致地解释、说明,引导他们消除“谈‘性’色变”的传统心理,告诉他们这是科学而非“洪水猛兽”,让同学们以一种坦然而积极的心态参与探讨;然后要求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联系自己身体发育、心理成长的实际,主动获取知识并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以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总之,新课改形式下的生物教学为生物教师提出了“与学生合作、为学生服务”的新要求,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积极创新、增进素质的新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