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学科知识的主渠道,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主渠道。作为生物教师,我们要结合学科特点,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精心设计,采用有效的课堂学习评价方式,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自信、乐学的良好心理品质。
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过去由于教师过分担心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全面、不深刻,往往是45分钟一节课,老师“一言堂”、“满堂灌”要占用40分钟,留给学生的只有5分钟,根本没时间提问、思考,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久而久之学生在厌恶中学会了忍受、盲目接受,厌学的情绪大有蔓延之势,究其原因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枯燥无味。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使之成为课堂的主人。为了使生物课堂富有情趣,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如在讲“动物运动的方式”一节内容时,我是这样设计新课的,第一步采用激趣导入新课:在这个广袤的蓝色星球上,人并不是惟一的生命形式,也不是惟一具有情感的生灵。千姿百态的动物是人类最亲密的生存伙伴,有了他们世界才显得如此丰富多彩、生趣盎然。动物们是怎样取食、逃避敌害、长途迁徙,以求生存和繁衍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动物世界,了解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及意义。第二步,开展“动物成语接龙”游戏:关于动物,同学一定会说很熟悉呀!那好,今天咱们就来一场成语挑战赛,男女同学各一队,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一组说出的有关动物运动的成语最多,并板书。结果男生写出了: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莺歌燕舞、龙腾虎跃、万马奔腾……女生写出了:螳螂捕蝉、飞禽走兽、鸡飞狗跳、龟兔赛跑、大雁南飞等词语。两队难分高下。请从刚才的词语中找出相关的动词。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总结出了:击、翔、歌、腾、跃、奔、捕、飞、跳、跑等一系列动词。第三步:“即兴表演”活动。“赛成语”说明大家嘴上功夫不错,现在进行另一场“即兴表演”比赛。四大组派代表比划某种动物的运动,其余同学来猜,看看哪一组获最佳表演奖?生1组同学旁白:空气清新的西双版纳密林深处,有一只美丽的鸟在翩翩起舞。另一位同学跳了“雀之灵”的几个动作。大家取名“孔雀开屏”。生2组同学旁白:人们都怕它,因为它横着走路。另一位同学表演。大家取名“螃蟹漫步”。生3组旁白:一位同学两手做V字状,放在头顶上方,两膝弯曲快速跳跃。后面一位发出狼的阵阵嚎叫并狂追前面的动物。大家取名“灰狼追兔”。生4组同学旁白:秋天到了,他们整装待发,准备到遥远的地方过冬。四人排一队,两手呈一字型伸展,手臂一起上下波动。大家取名“大雁南飞”。经评比,大家一致认为“螃蟹漫步”的表演神到、形到,获最佳表演奖。表演后,请学生回答:这些动物运动的目的是什么?第四步:观看课件,自己归纳总结本课所学知识点。课件内容为书中涉及到的十几种动物的生活情景。看完后,阅读课文,填写“动物运动方式比较”表。整节课在同学意犹未尽、快乐参与中结束了。
可见,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开展各种趣味盎然的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枯燥的学习变为生动活泼的全程参与,通过课前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愉悦、参与、分享的氛围中学习,厌学情绪自然就会远离学生,课堂才会真正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
二、实施课堂教学有效评价———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
以往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是:教师通过纸笔检测得到一系列冰冷分数,再经过简单加减,得出某位学生生物成绩好或坏的结论,并按分数高低进行排序,所谓的高分学生毕竟是少数,简单相加减的评价方式会使大部分学生渐渐丧失学习自信心。有效的课堂评价应该是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知识与技能的整合等公正地评价学生。为此,我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评价进行了一些尝试。
1.施展计分计划的魅力
如何对学生成绩进行打分,可以制定对学生有长远好处的计分计划。做法如下:(1)做到考试最少化。(2)制定目标协议:如学生在开展“探究、课外实践、调查、模拟制作、实验”等活动时,询问学生存在的困难,是否能独立完成。学生根据个人特点对活动提出个人期望的目标,并进行记分。如果学生活动目标达成,那么计分就容易友善地开展。(3)增分选择: 当学生不满自己的得分时,允许他们可以用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的方式或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来获取额外的学分。(4)补作业:给出一定的时间期限,允许学生补上空缺的作业。补上错过的作业,如同额外作业的得分,这种做法与不交作业的惩罚相比,显得更加尊重学生,用鼓舞和期望的方式比批评、指责、惩罚更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思想效应。
2.发挥优点卡的激励作用
在生物教学中常发现一些学生学习吃力,该记的内容记不住,该动手的实验、探究活动不动手,加上不是中考学科,有的学生甚至想放弃学习,课堂上做作业、看书……不一而足。为了帮助他们增强信心,课堂上请学生在纸卡上写上自己的优点,回到家里请家长写上自己孩子的优点,教师再写上激励性的评语,再把这份“优点卡”发给这些学生。当学生意外收到礼物看到一条条自己的优点时,就会惊喜万分。这样,信心不足的学生们就会为自己鼓劲、加油,即使是学习不太成功的学生也能不断感受到来自他人认可的喜悦,从而强化其自信心,坚定成才的信念。创造积极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生物学习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更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3.实施三维目标评价方式
新课程改革的评价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价值取向,从单纯强调评价结果的准确,转向更强调对活动过程的反馈,强调平等、理解和互动,更加重视学生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和对原有状态的改进。如在“关注生物技术”一课中,我是这样来评价学生的。知识方面的测评有:能否根据查阅的资料说出转基因和克隆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将查阅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可用电子文档、手抄报等形式);方法与过程方面:个人承担的任务有无完整的记录(文字、录音和录像均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活动是否积极参与,有无责任感,是否主动团结协作,组员关系是否协调。每节课结束之前的成果展示、反馈评价环节可采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方式,先多讲优点,再补充谈缺点,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三维目标评价方式使学生不仅收获了学科知识,还获得了同伴、老师的肯定,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一的学科教育,也不是只根据已有教材就能解决问题的课程,它需要各学科教学中的渗透,作为一名生物教师除了担负传授知识的任务以外,还应该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通过改变教学方式、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帮助学生树立好学、乐学、自信的积极心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