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我开心》
——校本美术课程研究初探
张政 (图一)
新课程改革鼓励教师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关于如何探索这条路子,尹少淳教授曾说:“摸着当地的石头过当地的河”——依托当地资源,有效开发校本教程。这是在勇敢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的一种形象性的说法,今天我稍微曲解一下,说说我们临沂沂州实验学校校本研究初见成效——居然“摸着农村的石头过了城里的河”。
一、阴差阳错觅豆豆——取之不尽“点彩”豆
那时刚毕业不久,我是单位唯一的美术老师,对教学充满热情,因为年轻没经验,对课标不求甚解、认识浅薄,初听“校本课程”感觉新鲜,以为“挖掘本土教学资源”(鼓励师生利用身边的造型材料进行综合创意),就是挖掘“农村美术资源”。这可让我这极少沾农村土地的城里老师一筹莫展了。每次去老家或野游,我都要抓住时机、削尖脑袋走东家串西家,要是能淘个葫芦瓢、捡块奇特的石头,乐得就像中奖一样;或者去野地小心折把颗粒饱满压枝低的红高粱穗,薅把毛茸茸的温柔碧绿的狗尾草,采把热闹绚烂的野花、英朗劲挺的芦苇和蓬松透明的芦苇花回来,亟不可待的插入藤编的花瓶中。设计造型,拍照,请学生一起欣赏。我乐颠颠得,最大限度地满足着!可学生在表现出新奇之后,却两眼困顿——老师,你知道无米难炊吗?!
老师忙得团团转,学生只是停滞于做一个低层次的观赏者,而不是一个积极参与者,乡土课程第一课首战告败!我也知难而退了。
某日去桃源超市,发现极少光顾的五谷专卖区,促销的粮食深浅搭配,犹如一幅幅修拉的点彩画,色彩丰富,虽“落尽繁花”,但“一派天然”,极富装饰美感.——就这样,因为粮食这种造型材料贴近我浅薄的理解,“用农民的劳动成果做的画”,用家家都有的粮食做的画——“种子画”被我请进课堂,成为校本研究第一课(图一)。
只是学生反应课程名字太平淡,建议美其名曰:《“逗”我开心》!“豆豆”,指的是粮食、蔬菜等体积相对小的种子。“逗”就是它的谐音了,题目富有积极的心理暗示,岂有不欣然采纳的道理?
二、真材实料读豆豆——有目的的观察豆豆。

(图二)
(一)读形
认识更多种类的粮食以及蔬菜、水果的种子,熟悉其形状,大小,依形造型,按需取豆。超市、网络、妈妈们都是很好的指导老师。
(二)读色
学会理论分析种子色彩三要素——色相,纯度和明度,运用种子色彩明暗和鲜艳程度,在对比中追求统一,讲究和谐搭配。
(三)读质
掌握种子的软硬,粗细,粉质,油质,有的放矢,防止发霉,生虫,妥善保存作品。
(四)读肌
熟悉种子的不同肌理特征,因肌选材,达成“视觉通感”。
只有认识了豆性,才能因材秀豆(图二)。
三、创意无限秀豆豆——富美感的展示豆豆。
(一)粘贴法
撒豆——优点:抒情欢畅,速度快。不足:无序显杂乱,尤其颗粒大的粘不紧密,颗粒小的容易堆积板结,效果难掌控。
排豆——种子肩并肩或首尾相接,有序排列。优点:及其工整,明快。不足:速度慢,有呆板之嫌。
叠豆——有些加工过的片状种子如麦片,可层层叠加,层次丰富,立体感强。不足:怕挤压,易脱落。
片豆——为了便于粘牢,颗粒大、体感强的可切开使用,如黑豆,花生。一幅画经常是多种手法的混合才显得有实有虚,灵气喜人(图三)(图四)。
.jpg)
张琼元(图三) 李秋逸(图四)
(二)搭色法
尝试应用冷暖搭配,渐变色,同类色搭配,对比色搭配等原理,指导实践。
(三)多形态制作法
平面式;
浮雕式(叠加或使用颗粒大小差别较大的豆,造成半立体效果);
立体式(依托立体物,如在盘子里作画,在笔筒上作画)。
四、开动脑筋探豆豆——有创意的发展豆豆
(一)养豆法
夏天,种子因受潮变色、遭虫咬而惨不忍睹,彻底丧失艺术美感。怎样保养种子画令其安度汛期呢?
(二)染豆法
思考几个问题:用什么色?哪种种子易着色?哪种颜色易变色?染色时间要控制吗等等,探究染色法,改变其固有色色相,使种子画的表现空间变大了。
(三)X+豆法
添加辅助材料,提升画面效果。
创意无止境,不要停止思考,最好的作品总是“下一个”(图五)(图六)!
.jpg)
王璐瑾(图五) 张元(图六)
五、胸有成竹玩豆豆——玩中学“逗我开心”
学具准备:
1、底板:厚纸(需装裱)或木板。
2、工具材料:牙签,乳胶(含防腐剂,防虫咬,请看清图片上的牌子哦)镊子,棉棒(用来去除多余的胶或把胶抹匀)、水胶带、铅笔、木画板。
3、豆豆:多种粮食,种子,调料粒(如白胡椒)、坚果壳(如瓜子壳)等(图七)。

(图七)
玩豆步骤:
(一)裱纸:防纸版粘胶起皱。
1、纸均匀打湿。
2、用水胶带压住四周,晾干。
(二)绘画|:在裱平的纸上或直接在硬板上确定画的规格(初学选择小幅),轻画形象,线条要求简练。
(三)描线:勾线或用不勾线的没骨法(图八)(图九)。

木板(图八) 卡纸 (图九)
(四)涂胶:涂胶,小块、短线___贪多,来不及粘,胶就干了。大面积处可用手压平,小面积处用牙签、镊子或棉棒轻压几次。

(图十) (图十一)
(五)填豆:精心构思,巧妙利用色、形、质、肌,因材填豆。
李茜(图十) (图十一)
(六)裱画:镶画框、穿编做成中国结、做成装饰画盘等(有待继续开发)。
“逗我开心”种子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美术创作空间,教学相长中,师生共同体验了创新课堂带来的欢乐 。
赏豆豆
.jpg)
刘林(图十二)

张金媛(图十三)
.jpg)
赵晓天(图十九)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