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溢彩的家乡文化——风筝、碑刻、纸艺
在专题九中,观看了地方文化资源和校本课程开发的视频,结合我们当地的文化资源——风筝、碑刻和纸艺,我谈一下校本课程的教学中,通过美术课堂教学和课外参与体验为主要方式,让学生加深对家乡文化的热爱,涵养人文精神的做法,敬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一、风筝文化,艺术奇葩
在我的家乡的乡土文化资源中,风筝文化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奇葩。我本着“文化陶冶生活、快乐体验感悟”的宗旨,带领同学们一起体验地方文化的魅力。
首先,了解风筝文化,感悟风筝历史。
在课堂上先让学生了解风筝的悠久历史,然后通过诗词让学生了解风筝文化。如郑板桥的诗词:“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激发学生了解风筝文化的兴趣。
其次,掌握扎制步骤,感悟传统文化。
引领学生掌握风筝的扎制工艺和扎制步骤。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学会风筝的扎制步骤:扎——绘——糊——放。扎:选竹材、逍竹条、弯竹条、扎结竹条。绘:绘画构图与设色。体现地方特色,色彩以红、黄、蓝三色为基础色,重笔浓墨,色调明快。糊:糊风筝用纸。放:放飞风筝的工具有线和缠绕工具。
二、碑刻文化,独领风骚
让学生在欣赏家乡碑刻文化的过程中,了解到书法艺术的源远流长,感悟书法艺术带来的美感,提高自己的书法造诣。
首先,课堂教学——激发兴趣。
我在课堂上将自己利用周日时间通过在家乡碑刻上拓印的碑文张贴在教室里,生动直观、独具魅力的书法艺术,使学生入情入境,心驰神往。
然后,课外活动——快乐体验。
我先将学生分成了活动小组,利用周日时间探究家乡的碑文化。一组调查了解城南街道境内历代碑刻的概况。如石碑的位置、来历及传说、碑文内容等。二组学生分头参观了重点碑刻,有方山龙泉寺碑刻、韩信村南孝女祠碑刻等在活动地点作了参观,记录,拍照,临摹。三组同学专门上网查询相关资料,走访调查旅游办,文物办和有关专家,获得相关图片数据。
其次,临摹书法——感受艺术
学生在临摹书法的过程中,感受到古代书法家的艺术魅力。
最后,学会拓印——传承文化
我带着拓印所需要的工具,带领同学们,到最近的碑刻地点,进行拓印。以传承地方文化,涵养人文精神。
三、 纸制工艺,独具风格
首先,学习造纸——感悟文化
我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学习古代造纸流程,能够画出纸的制作流程图,了解纸的来源,让学生感悟纸的历史文化。
其次,收集样本——了解纸艺
我让同学们收集纸的样本,探究纸的用途,使学生对纸工艺的制作做到心中有数。
纸的种类 |
用法 |
主要用纸名称 |
书写用纸 |
运用书写的纸张 |
打字纸、信纸、稿纸、本子纸、制图纸、宣纸、书写纸、图画纸、水彩画纸、素描画纸、双红纸、条纹书写纸、帐页纸、毛边纸等。 |
复制用纸 |
用于复制的纸张 |
描图纸、复印纸、晒图原纸、感光纸、复写原纸、打字复写纸等 |
卫生用纸 |
用于卫生的纸张 |
卫生巾、皱纹卫生纸、膏药纸、药棉纸、水溶性药纸、纸巾纸、湿纸巾纸等 |
生活用纸 |
用于生活的纸张 |
报纸、包装纸、制鞋纸板、编织原纸、纸鞋垫、黑照相卡纸、桌布纸、代布纸、厨用纸、香粉纸、擦镜纸、衬裙纸等 |
装饰用纸 |
用于装饰的纸张 |
吹塑纸、贴花面纸、贴花衬纸、蜡光纸、装饰原纸、蜡光原纸、壁纸原纸、涂塑壁纸、皱纹原纸、石膏纸板等 |
最后,动手制作——探寻纸艺
我和同学们一起从两个方面进行纸的艺术探寻,一是了解纸的文学艺术,如:让同学们在课下搜集纸的典故、成语、传说、文章、音乐等;同学们搜集了很多的典故和成语,如:洛阳纸贵、纸上谈兵、纸醉金迷等等;二是进行纸的制作艺术,纸的艺术品如剪纸、纸雕、刻纸、撕纸、折纸、贴纸……等。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也经常将纸的艺术带入课堂.
下面是同学们的剪纸作品.JPG)
学习地方文化资源是为了涵养学生的文化底蕴,了解家乡的文化传统,感悟对生活的热爱,从而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