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中-新闻页

您目前的位置:教学科研-51>教学研究--51中>正文

读后感

发表时间:2012-01-07 阅读次数:4790

经常通过媒体看到中学生因为迷恋网络而发生意外的事实,如猝死、杀人、抢劫、各种色情案件,真是触目惊心,谁能想到给人带来信息的网络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无比的创伤。我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在教授学生信息技术的同时,加强他们的网络道德,提高他们抵御网络不良信息能力就是我不可推卸的责任。让全社会共同努力,关心他们的网络健康,让纯净的网络世界给学生们带来成长的快乐和丰富的知识。

假期中备了七年级下册的《网络基础及应用》的课程,非常清楚本单元的内容正是培养学生网络道德观念的一个绝好时机。于是我查了这方面的文章,其中有两篇很好,我可以借鉴的,一是殷茗的《网络伴我成长》,另一篇是周美玲的《在网络中与学生一起成长》。

殷茗的《网络伴我成长》提到:网络,这个名词对于当代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从本市遍布的网吧,社会上随处可见的网络游戏攻略,就足见它对我们的影响之大。由于外界经常有关于网络的反面报道,我对于它原先没有什么好的印象。我一直认为网络是一个充满暴力、色情的虚拟空间,对于青少年只有毒害,毫无道德可言。再加上电视经常披露一些网吧内青少年斗殴现象,更有人整夜住在那里,试问这样的地方对青少年何来一点好处?不仅如此,在校学生有一大部分都迷恋上网络,荒废学习,有的竟为了弄钱上网而去偷去抢。因此,我对网络甚至可以说是深恶痛绝。

在半年前,家里为了帮助我学习也买了一台电脑。我本对电脑游戏一无所知,但在有了这台电脑之后,我也开始了解关于电脑游戏方面的资料。在看了许多关于这方面的书刊后,一向自认为电脑游戏十分无聊的我,竟然也迷上了它。于是,我开始节省下父母给我的零花钱以及压岁钱去买游戏软件。有时,我甚至整晚上网与人聊天或打游戏,以致于白天没有精神,上课直打瞌睡,根本无法集中精力,作业也是草草了事,甚至早上来校向其他同学批发一下是家常便饭。这种日子过了大约两个月,我的成绩直线下降,几乎要到了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地步。后来,父母和我恳谈了一番,使我迷途知返。我便关上电脑,决定再也不碰它了。从那以后,一听人谈及电脑、网络,我就宛如惊弓之鸟。

我以为,我可以在这个信息社会中与网络彻底划清界限,直到学校开展了让网络成为道德教育的窗口这个活动。作为班长,我必须担任起这一系列活动的组织工作。为了这次活动,我又重新开启了已经堆满灰尘的电脑,上网查资料。当看到屏幕在我眼前闪烁时,过去的情景又在我头脑里晃动,在我心中,仍然对网络心有余悸。

第二天,同学们纷纷拿出了一大堆从网络上查找到的资料,我忽然明白了:原来,网络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给予我们的成长以有益的提示及许多正确的引导。同时,我还了解到有许多同学都是在网络的帮助下成材的。在网络与道德主题班会上,同学们一个个生龙活虎,侃侃而谈,对于网络,他们个个都是称赞有佳,听得我哑口无言。此时我才意识到我先前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在如今的社会中,网络无处不在,我怎么可能和网络划清界限呢?我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不再戴着有色眼睛去看待网络。我发现,原来上网不是只有聊天和打游戏的,你可以上教育网解答学习上的疑问;你可以上心理网与心理专家交流你心理深处的困惑;你可以上科技网体验你未感受过的高新技术……看到这一切,我既惊讶又惭愧。我开始埋怨自己的武断让自己看不透事情的本质。毋庸讳言,网络上的确有一些不健康的信息,但更多的内容还是正面的,还是对我们的生活与学习有帮助的。

在本次活动中,我对原来深恶痛绝的网络游戏有了新的认识。我觉得网络游戏也是一个学习方式,通过网络游戏,可以逐渐习惯网络时代的思维模式。我们生活很累,有的时候也需要一种忘却,通过游戏来放松一下。不过,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游戏固然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我们必须增强自控能力,把握好上网的时间。毕竟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而不是成天在游戏世界里无休止地消磨时光。只有掌握好度,游戏才会成为我们进步的动力。

网络为我们青少年的成长带来很多帮助。首先,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促进我们的学习。因特网信息量大,信息交互速度快,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青少年在网上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得所需的各种信息。网络使青少年的学习领域空前地宽广,极大地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给青少年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其次,可以加强对外界的交流。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们直面交流时的摩擦与伤害,从而为人们满足感情需求和获取信息提供了崭新的渠道。第三,可以促进青少年的个性化发展。世界是丰富多采的,人的发展方向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而中国学生总是缺乏自我的观点,喜欢随大流,从大众。因特网则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青少年既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也可以得到发展的资源和动力。有许多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学电脑和制作网页上却驾轻就熟,游刃有余,是因特网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现个人聪明才智的舞台。

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我们青少年必须以主人翁的姿态来面对网络,共同遵守网络规范,净化网络环境。同时,我们也呼吁有关政府部门必须加大对网络的监督力度,严厉打击网络违法与犯罪活动,还我们一个绿色的网络空间。此外,我们在学校上网的过程中,老师的引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当然,父母也不能置身事外,而应当积极主动地关心指导我们,使网络不仅成为我们学习、娱乐的工具,更是两代人沟通的桥梁。

正视网络是我们的态度,接受网络是我们的选择,让网络给予我们更多成长中的帮助,让我们的生活因网络而更加美好!

周美玲的《在网络中与学生一起成长》写到: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在上海,已经有70%的家庭拥有电脑,网络已覆盖了绝大多数社区。网络是一个庞大的资源库,同时又是一个大染缸。在中学生这个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的认知、辨别和自控能力都不强的状况下,如何正确引导他们上网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课题。作为学校班集体引领者的班主任更要熟悉网络,与学生们一道参与网络活动,以“疏”为主,做学生的“网友”,与他们一道成长。在学校网络道德教育方面,我本人也做了点滴探索,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与探讨。

第一,加盟本班校友录,以疏导为主,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我班同学在搜狐网“校友录”建立了一个网点,(几乎每个班级都有学生建立这一网点),为了贴近学生,并及时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状况,我也加入进去。这一做法一下子就把班主任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拉近了,学生们当着面难以启齿的各种牢骚毫不设防地贴在留言板上,我也可以有的放矢地处理一些问题,从而加以引导。当然,为了诚信,班主任需要实名登录。实际操作中,我实名进入班级后,我班级学生很开心,加入的学生也明显增多,直至全部。当然,他们的名字有英文的,有日语的,还有少量的学生名字我根本无法与现实中的人对号入座,但我知道,他们确实都是我班上的学生,为了保护自己刻意隐藏了身份,这样,更便于与我真实的交流。孩子们可爱的狡猾不得不引起我的深思:虚拟世界对真实的思想是不设防的,它能够真正地反映学生那时那刻的情绪。为了打消学生的顾虑,我在留言中庄重承诺:对事不对人,我愿意做他们的大朋友,请真诚而坦率地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一段时间的沟通,学生们逐渐忘却了我的老师身份。后来,甚至有一名学生竟然把一张污言秽语的帖子贴在了留言板上。当我通过班级校友录管理员查出这名学生后,并没有直接去找他。一次在走廊里与他偶遇,我漫不经心地跟他说:“有人心里憋闷,不文明到网上去了,把庸俗低下当作雅致高尚贴上本班的留言,实在不妥,请你帮忙查一下,怎么回事?”那学生当时很尴尬,脸一阵红一阵白,嗫嚅间脱口而出:“不是我!”我笑了,说:“不是你就好,人无完人嘛。”不久,那张帖子就从网上消失了。后来,那个学生向我坦言,有段日子心里总窝着火,总想做点什么,于是就上网下载了那个帖子放到了校友录上,本以为老师要大动干戈,他准备来个死不认帐。没想到老师这样轻描淡写地走过,使他力感羞愧,唤起了强烈的自尊。他觉得自己发泄情绪的方法实在是不好的,今后不会再有。试想,如果我不是经常上“校友录”,到自己班级浏览一下,哪里会发现学生情绪上的波动,从而在不必点破的情况下,制止他发泄情绪的过激手段呢。是啊,学生在学习、生活也许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错误,作为老师,要理性分析,采用适当的迂回手段,让学生自悟,营造自我教育的氛围,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班主任老师加盟本班校友录有助于对学生在思想上进行指导。

第二,全面熟悉各大网站内容编排,熟悉各流行游戏流程法。

这一方法的最大益处是班主任与学生交流时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能够得到学生的信任,因此,能够及时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登陆各大网站浏览,了解其版块内容设置,根据现有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再经过座谈和问卷调查,便可了解学生喜欢的网络内容,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在沟通中,我了解了大多数男生迷恋网络游戏,像《传奇》、《奇迹》乃至联手游戏“CS”和目前火爆的《天堂》等。网络游戏都有着共同点:精美的画面、立体的人物造型、悦耳动听的音乐、逼真的魔幻世界确实让人心动。游戏者所拥有的游戏角色在天上、海里、洞穴、雪山、森林去打怪,打下各种金币、装备、武器……升级换代,实现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得到满足的成就感!这些连一些许多成年人都不能自拔,何况一些在学业重压下百无聊赖的十几岁的孩子呢。关键问题是,怎样使他们把握好度,不着迷电脑游戏。

抓住契机引导公开讨论是教育的方式之一。一次学校派人清查游戏机房,我班的两名男生正在其中了,按校规,他们要受到校纪的警告处分。就此事,我让全体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形成了以下的共识:(1)网吧内的安全不能保证。不良少年常在网吧中敲诈在校学生或拉拢在校生。(2)网吧内空气污染厉害。有些成人香烟袅袅,对未成年人的心身健康不利。(3)摆正学习和娱乐的关系,适当地在家上上网可以,但不能“玩物丧志”。在讨论中,我们一起客观分析了游戏存在的合理性,抓住了人的好奇探究的特点,慢慢地“引君入瓮”……所有的游戏开发商和运营商们毫无例外是以赢利为目的的。作为学生了解一点,稍娱乐一下无可非议,但不能把虚拟当现实。通过这样的讨论,很多学生自觉地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很好地处理学习和上网的关系。

班主任对网络游戏的流程了解,使学生遇到网络问题时容易寻找老师处理,从而避免一些矛盾的激化。一次,我教学班的两位男生暑期一过就来找我,他们是因为在网络交易中的买卖纠纷:甲学生把自己打了级别42级的游戏帐号以现金250卖给了乙学生,乙学生凭这买来的帐号上了三天网,第4天就不能登陆了,在查询之下,乙学生发现这一帐号丙学生在用,说是甲学生借给他的。家长们无法解决纠纷,学生认为我懂游戏,因此来找我。在一一核实之后,我觉得甲学生有着恶意欺诈的嫌疑。因此专门跟他谈心,方知他因为打游戏买游戏点击卡挪用了学费,在一念之间,做了这样的事。我在对他教育的同时,也教育了乙同学。甲学生在还给乙学生250元现金后,我分别通知甲乙双方家长,加强教育。后来,我把这个个案分析给我本班的学生们听,主要批评甲学生在做人方面的失信问题,强调做人以“诚”为本。由于很好地保护了甲学生的隐私,给了他一个纠正错误的良好环境,甲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关注下,到目前为止,没有犯类似的做人方面的错误。可见,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懂一点电脑游戏,会得到学生的信任,也便老师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问题,予以疏导和解决,在学生道德教育上掌握主动权。

第三,发现网络天才苗子,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其在网络天地里向着正确目标迈进。

学生喜欢电脑没错,最主要的是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志向,并加以鼓励。因为学生毕竟是孩子,可塑性强。作为班主任,如果一味视网络为洪水猛兽是不可取的;当然,如果视其为灵丹妙药也是不妥当的。通过网络这个媒介,我们可以发现学生中的网络天才苗子,引导和培养他们,使他们不泯灭兴趣,向着既定方向前进。几年前,我班上有两位男生整天喜欢研究编程和解密。甚至影响了学习。我在肯定他们这一志向的同时,问他们有什么困难。他们向我诉苦,说很多知识都得查资料,翻字典。我和他们-起谈起信息技术发展的话题,两个孩子终于懂得:只有打好知识基础,保持对爱好的研究兴趣,才能够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畅通无阻。后来,两个学生很好地处理了兴趣研究与基础学习的关系,如愿地考上了他们心仪已久的计算机专业。是啊,小小的幼苗需要我们班主任精心地呵护,我们不缺少人才,缺少的是发现人才的一双慧眼。我们做班主任的就是必须拥有这双慧眼的人。

网络信息铺天盖地的向我们扑来,网络新文化给我们的传统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波。作为班主任老师应该走在学生的前列,为孩子健康的网络道德教育撑起一片蓝天,自己首先要勇于接受新事物,甄别网络内容的真伪、优劣。并做出让学生心服口服的理论和实践分析,把不健康的网络内容摒弃在学生的视野之外,利用网络引导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道德观。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为学生打开一扇清明的网络之窗,我愿意在网络中与学生一道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