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中-新闻页

您目前的位置:校园快讯-51>校园快讯--51中>正文

关于加强秋冬季传染病预防工作致家长朋友的一封信

发表时间:2015-12-04 阅读次数:3391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们好!近期是传染病的易发期和高峰期。为了保证您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关于加强秋冬季传染病预防,学校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得到家长朋友的充分重视与密切配合。
  
一、希望各位家长知晓并配合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教育孩子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做好食品、餐具消毒,监督孩子饭前便后洗手。要求孩子少吃零食,不吃街边小吃。加强食品卫生与水源管理,防止食物中毒。
  2
、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拥挤、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不到病人家串门。
  3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减轻孩子学习、生活压力,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与良好的心情,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
  4
、密切关注孩子身体健康状况,与学校加强联系与配合。孩子一旦生病,应抓紧时间送到正规医院科学医治。尤其对感冒、发烧等易发疾病不能掉以轻心。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病情发展,告知学校孩子健康状况。根据上级要求学校将坚决实行隔离,请家长给予理解和配合。
  
二、学校本着对全体师生健康负责的原则做好以下工作
  1
、坚持晨午晚检制度,防止传染扩散。班主任每天对发热或有其它症状的学生要上报到医务室检查,医务室进行初检并做好登记,要求疑似病例到医院或疾控中心就诊,确诊结果回馈后,确系传染病患者要离校隔离治疗,痊愈后持医院有效证明到学校医务室查验,同意后到班级上课。
  2
、加强通风与消毒,切断传播途径。对全校教室进行84消毒,强制性对流通风每日至少四次。
  3
、学校联合家长对免疫接种证进行核查,凡是没有按照国家规定接种疫苗的,请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尽快带孩子到相应医院进行补种。因未及时接种疫苗导致的一切后果由家长自行承担。
  4
、做好宣传,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学校充分利用板报、宣传单等多种方式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让学生了解传播途径和正确的预防方法,增强师生自我保护能力。
 
三、相关知识介绍
 1.
流行性感冒:秋冬季是季节交换的时节,一天的温差较大孩子的活动量大,体温调节中枢和血液循环系统发育尚未完善,非常容易出现早晚受凉、中午受热等情况,从而引发发热、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如果抵抗力差或者治疗不及时,有可能发展成为气管炎、肺炎。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增强孩子的抵抗力进行有氧锻炼。多喝开水,这样不但可以预防感冒,更重要的是对孩子胃肠道和肺部有益。
 2.
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5-14岁的孩子身上,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秋冬两季多发,其传染力强,接触或飞沫均可传染。易感者发病率可达95%以上,临床以皮肤粘膜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和结痂,而且各期皮疹同时存在为特点。该病为自限性疾病,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也可在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该病潜伏期为7-21日,平均14日。起病急、轻、中度发热且出现皮疹,皮疹先发于头皮、躯干受压部分,呈向心性分布。在为期16日的出疹期内皮疹相继分批出现。皮损呈现由细小的红色斑丘疹→旁疹→症疹→脱症的演变过程,脱症后不留皮痕。水疤期痛痒明显,若因摧抓继发感染时可留下轻度凹痕。
1)传染源。水痘患者为唯一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也可发生水痘,但少见。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在近距离、短时间内也可通过健康人间接传播。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但5-14岁青少年儿童发病最多。
4)流行特征。全年均可发生,秋、冬季多见。该病传染性很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2%发病,故中、小学等儿童集体机构易引起流行。

3.红眼病的预防,医学上称红眼病为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染。往往通过接触病人眼分泌物或泪水沾过的物件(如毛巾、手帕、脸盆、水等),与红眼病人握手或用脏手揉擦眼睛等,都会被传染,最终造成红眼病的流行。夏秋季节,因天气炎热,细菌容易生长繁殖,非常容易造成大流行。既然我们知道红眼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就完全可以预防和防止流行。

(1)如果发现红眼病,应及时隔离,所有用具应单独使用,最好能洗净晒干后再用。

(2)要注意手的卫生。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不要用脏手揉眼睛,要勤剪指甲。

(3)患红眼病时除积极治疗外,应少到公共场所活动,不使用共用毛巾、脸盆等。

有人认为看一眼红眼的病人,就会得红眼病,这是没有科学道理的,目前只有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才会患病。患红眼病的症状特症是:单眼或双眼结膜充血,大量粘液脓性分泌物,但一般不影响视力。如果不及时治疗,有的则转成慢性结膜炎。

4.诺如病毒

1)症状:潜伏期多在2448h,最短12h,最长72h。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h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大便常规镜检WBC<15,未见RBC。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续发感染者,有些感染者仅表现出呕吐症状。此外,也可见头痛、寒颤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

2)预防:由于诺如病毒感染病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容易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发生局部聚集病例。因而我们应共同做好预防工作。
 ①.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②.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减少到校外的餐厅就餐,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店。
 ③.减少外出要会和参与大型活动机会,杜绝传染渠道。
 ④.一有情况,立刻就诊,并报告所在单位、社区。
 ⑤.健康教育:加强以预防肠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宣传教育,提倡喝开水,不吃生的半生的食物,尤其是禁止生食贝类等水产品,生吃瓜果要洗净,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⑥.免疫接种:尚无理想的疫苗。
 ⑦.加强饮用水卫生:要加快城乡自来水建设。在暂时达不到要求的地区,必须保护水源,改善饮用水条件,实行饮水消毒。
 
.抓好饮食卫生:加强饮食卫生,禁食生、半生食物。
 ⑨.加强个人卫生,及时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待肥皂泡持续10秒后冲洗干净。

     各位学生家长,只要防控得当,医治及时,就不会造成蔓延之势和身体的伤害,所以不要慌恐。但考虑到其传染性和对学生学业、学校教学的影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密切配合,认真落实防控措施,确保全校师生的健康。 
     
祝合家幸福平安!

                                                           青岛第五十一中学

2015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