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工作小组
创建领导小组:
组 长:李长城
副组长:赵瑞瑛、牛丽明、张曙强
组 员:刘新茹、唐圆佳、王琼、曲祚、王耀暐、王珺、钱士勇、教研组长、级部组长
创建工作小组:
组 长:张曙强
组 员:中层干部、教研组长、级部组长、班主任、家委会成员、学生会干部
二、对照标准,精心落实
(一)党的建设
1.实现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
以“灯塔引航”项目为引领,以加强班子、干部和党员队伍建设为抓手,坚持以党建促校建,落实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落实支委议事制度,实施重大问题支部研究前置。
2.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严格党员教育管理。
全面推进星级党支部建设,严格执行《支部工作条例》,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和“三会一课”制度,开展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实施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市南区教体局“党员集结号”党建品牌活动,创建自己学校的党建品牌,积极发挥党员教师的示范引领和模范先锋作用,让“党性在育人中闪耀”。
3.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完善制度,实行政务公开。加大干部正确政绩观的教育引导,引导党员教师以身作则,增强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
(二)办学条件
1.办学条件达到省颁标准。
办学条件达到省颁《办学条件标准》。班级规模、班额、师资配备、经费保障符合《办学条件标准》。
2.落实校园安全规范。
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学校安全条例》,深化校园安全“九位一体”闭环优化管理体系运行,推进学校安全防控管理水平。确保校园及周边安全有序。
3.积极创建绿色校园、智慧校园示范校。
曾获得“青岛市建设节约型学校先进单位”和“青岛市绿色学校”称号。配备了录播教室、校园电视台等专用教室,教室均配备了希沃交互式一体机,信息化应用达到校园全覆盖。
(三)校园文化
1.坚持校园文化建设基本原则。
坚持政治引领、育人为本、协同推进和传承创新的基本原则。加强组织领导,加大保障力度,把校园文化建设列入议事日程,努力形成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品牌。
2.落实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十项重点任务。
按照青岛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和《全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细则》相关要求,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和整体设计。重点突出反映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内容,以及反映学校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的内容。
(四)学生发展
1.十个一项目。
认真落实《青岛市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通过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形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教育成果,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2.德育工作。
全面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加强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打造“尽善和美”德育品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以海明德”育人体系。
3.提质减负。
严格执行教育部《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坚持分层作业及作业公示制度,并在作业设置中加强实践和研究性作业设置,全面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4.体育卫生工作。
深化体育“2+X”工程,开齐开足体育课,抓实“每天活动一小时”要求。规范做好新中考政策的体育考试过程管理,坚持做好体质检测工作。丰富校园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一项以上运动技能。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卫生习惯。
5.美育和语言文字工作。
深化艺术课程教学改革,让学生学会唱歌识乐谱,会一件器乐、会跳操舞、演一出戏剧、绘制一幅画等至少五项受益终身的艺术才能,并能熟练掌握至少一项。重视学生语言文化素养的熏陶。
6.劳动教育工作。
从课程设置、活动开展、实践体验、队伍建设、评价引导等方面推进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组织开展好校内常规劳动、家庭经常化劳动和校外劳动实践研学活动。
7.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重视心理教师队伍建设,在学生管理和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有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
8.学生志愿服务和社团活动。
下发学生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菜单,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开展志愿服务搭建平台。现有体育艺术科技等社团十余个,其中“辩论社”、“模联社”被评为青岛市十佳社团。
9.文明校园创建活动。
积极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争创青岛市文明校园。
(五)教师队伍
1.重视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注重教师专业成长规划,加强教师梯队建设,指导教师制订专业发展计划。
2.推进“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机制。
认真落实《青岛市推进中小学全面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的意见》相关要求,明确导师职责,完善导师工作制度和考核办法,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落到实处。
3.引导教师做“四有”好老师。
通过月考核、绩效考核、教学基本规范等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强化教师专业化水平和科研能力。教师有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圆满完成教育任务。
(六)家校共育
1.构建家庭教育指导课程。
整合利用学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社区等各方面课程资源,构建符合本校实际的家庭教育指导校本课程,课程实施效果好。
2.建立家庭教育指导队伍。
建立一支由干部、班主任、骨干教师代表组成的师资队伍。组织专题培训,举行“家长大课堂”公开教学、“家庭教育实践活动”观摩教学等研讨活动。
3.健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平台载体。
设立学校开放日,坚持家长驻校办公制度。开展“好家风伴成长”家风教育活动,围绕建设“书香家庭”、“健康家庭”、“绿色家庭”,推行家校共育阅读计划、运动计划和劳动计划。深入推行全员家访制度,推进家庭教育服务站建设。开展“新学期家长第一课”,坚持家长学校(月)培训制度。坚持做好“家长心理讲堂”小团体活动和学区“家长帮”家长沙龙活动。
(七)制度建设
1.严格依法治校。
实施法治副校长和法律顾问制度。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学生法治教育常态化。建立教师解忧中心、实施校长开放日。重视残疾学生的教育工作。建立学生处分听证制度。
2.完善制度体系。
依法制定和修订学校章程,明晰教育教学管理权限清单。学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3.建立科学决策、多元治理机制。
实施办公会、支委会、教代会议事制度,依托工会、学生会、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等内部咨询和监督机制,确保重大决策和涉及师生利益事项决策程序和管理行为规范。按规定落实校务公开、党务公开制度。
(八)特色项目
1.办学特色。
学校在传承的基础上,确定了“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为学生一生幸福打好基础”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确立了创建青岛市一流现代化初中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愿景,并将其和“一训三风”相结合,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个环节。遵循“奠基起航、创业前行、跃升崛起”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沿着“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文化强校”的发展道路,逐步建立起了民主、开放、创新、人文的健康校园教育生态。
2.创新发展。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尽善和美”德育品牌。全面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所有任课教师担任育人导师,覆盖每名学生,签订育人责任书,落实一岗双责制、班教导会制,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以海明德”育人体系。
深化课程改革,建设以“成就教育”为特色的课程体系。通过“文化基础课程”、“自主发展课程”、“社会参与课程”三大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丰富课程资源。 改革课堂模式,提出51中高效课堂15项要求,倡导启发式教学方式,通过对教师高效课堂的综合评价,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创客教育,多姿多彩。学校投入专项资金,打造创客活动空间,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近十个创客实践基地,以及与此相对应的近十个创客小团队,创办了学校创客工作电子杂志《创客阳台》。学校被评为中国教育学会青少年创客奥林匹克系列活动实验基地、山东省科技教育创新发展实践基地、青岛创客教育十大名校等称号。
三、学校取得的主要荣誉
国家级
1.全国优秀(示范)家长学校
2.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
3.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4.宋庆龄少年儿童科技发明示范基地
省级
1.山东省规范化学校
2.山东省平安和谐校园建设先进单位
3.山东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
4.山东省中小学安全文化建设重点研究基地
5.山东省科技教育创新发展实践基地
市级
1.青岛市文明单位
2.青岛市现代化学校
3.青岛市依法治教示范学校
4.青岛市中小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5.青岛市中小学平安和谐校园
6.青岛市军警民共建先进单位
7.青岛市示范家长学校
8.青岛市家庭教育服务站
9.青岛市建设节约型学校先进单位
10.青岛市绿色学校
201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