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还是位师范生时,耳旁就不断回响着“讲台,是塑造灵魂的地方”,……那时,踌躇满志的我就暗下决心:尽我所能,塑造高尚的灵魂;倾我所有,完成神圣的使命。
正是因为有了这崇高的目标,才能让我始终以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才能以饱满的精神,高度的热情,顽强的拼博精神来对待工作中的所有挫折。我深知在当今社会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必备的条件之一就是热爱学生。正像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所说的那样:“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
热爱学生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要给以热情的关心和爱护,它是社会伦理道德在师生关系上的具体体现,它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实质是人道主义这一重要的伦理精神。从教育学的角度看,热爱学生这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仅具有伦理学的道义性存在,还有教育的内在需求,是做好教育工作所必需。因此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教师既要激发儿童的信心和自尊心,又要对学生心灵滋长的一切不好的东西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真正的教育者就是要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这种结果的真谛就是对学生的关心。也只有这种关心才能如水载舟,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没有这种关心,小舟就会搁浅,你用任何努力也无法使它移动。”他的话向我们提示,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对做好教育工作是多么的重要。
而我的心中正有着这种对学生的爱。正是这种爱,使我愿意用我的努力来换取学生的轻松学习;正是这种爱,使我能够想法走近学生的心灵;正是这种爱,使我让自己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他们,设法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学习中、生活中、思想上的种种难题,也由此博得学生的信赖……可以这么说,这博大的师爱是我一切工作的动力,它代表着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代表一种责无旁贷的责任;它似母爱,却是母爱的升华,它是知识与情感交融的奉献。事实证明了热爱学生有助于培养他们良好思想品德;有助于增强他们从事各种学习的动力;有助于创造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更有助于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敬重。
当代的小学生已完全不同于在封闭社会和计划经济条件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现代化的社会生活,现代化的信息传媒构成了他们成长的起点,他们被赋予了许多现代化因素,表现出许多稚嫩的现代意识。而我们的教育目的,在于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那么,在对学生的爱中也必须有一定的要求。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讲过:“不能把教师对儿童的爱,仅仅设想为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这种态度当然是需要的,但是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当表现在教师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的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成果。因此,教师对儿童的爱应当同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这说明,真正的教育总是把热爱学生和严格要求结合在一起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天真单纯加上肤浅冲动使他们的言行中总是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于一名青年教师,许多时侯,我缺乏经验,但由此也使我不拘泥于陈规,在开展各种活动时,能够信任学生,坦诚地向学生征询他们的意见,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在教育学生时,我始终是凭着一种自控力,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理解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因势利导,让学生在交谈中能够正确的看待自己,激励自己。在我的理解中,爱学生不是板起脸孔,整日说教,不是心慈手软,放任学生,而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在我的理解中,学生渴望被老师重视、认同;渴望有人能够以朋友兼师长的关系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问题,这些都不是用说教的方式就能解决的。爱学生,就必须努力去理解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关爱学生。
在我担任班主任的班级中,有一位学生患有严重的湿疹,这使他经常痛痒难忍,原本应活泼快乐他因此变的脾气暴躁,甚至受到了同学们的排斥。长期压抑的心理使他常常做出与小学生行为不相称的事情。这一切让我震惊,让我同情,让我着急。面对这样既需要关爱又需要教育引导的学生,我心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因此,我首先取得了与他家长的联系。其次,在更进一步的了解他的病情、性格、生活习性的同时,我找准几个机会慢慢地与他接触,谈心、引导,在他的心中树立了“老师的地位”,从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个关注的眼神、一个抚摩的动作,使他真切的感觉到老师对他的爱。他渐渐明白了要用自己的真心去为别人着想,用自己的行动为班级争光,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喜爱,同学们才会愿意伸出友谊之手。为了也让其他孩子真正接纳他,我通过组织多次“我为同学多做一点”的班级主题队会,教育学生要关心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在全班的共同努力下,他终于从孤独中走到了班级的大家庭中。
尽管理解每一位学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但我们必须尽力去做。为什么说这项工作十分难呢?因为我不仅要当班主任,还要教书。对于一个经验还不是太丰富的老师来说,一切都在摸索。要理解学生,那就必须善于观察,善于与学生交谈,以坦诚的心去面对学生,使学生愿接近你,向你敞开心扉,让你走进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也只有走进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你才能知道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了解他们的情况后也不见得真正理解他们,因为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主体,正在发育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因为一些事情关起心门,也正因为如此,才要求老师要有一种始终如一的爱,一颗细致入微的心,一种高尚未的思想境界,如果对于他们的问题你本身不是有较为正确的认识的话,可能无法解决他们的问题,正是因为有着对学生的爱,我才能随时随处关心学生,理解学生,也才不断要求自己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武装自己,尽自己所学,所想去为学生排解各种困扰。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歌中唱的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工作以来的不懈努力,我赢得大部分学生的信任,学生都能友好的与我交谈,坦诚地谈他们内心的想法。除此以外,他们也以自己的方式回报我所付予他们的爱与理解。当我工作繁忙时,学生总会以他们真诚的眼神、语言来辅助我;当我安排各种班级任务时,他们也都能配合我,十分合作地完成各项任务;……曾有一位学生在笔谈中写到“老师,你是我们学习上的老师,生活中的朋友”。学生们用他们热情坦诚语言表达他们对我的爱,让我觉得十分感动。师爱不望回报,我有幸得到如此丰厚的回报,让我相信自己:生命的永恒主题在于爱,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只要能以永恒的爱心来对待学生,用爱理解学生,那我们将能在新世纪里奏出一曲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