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爱(陈静)

发表时间:2012-12-27阅读次数:918

我有幸参加了2012121~2日在潍坊举行的全国教育思想专题报告会,学习了李镇西、李俊兴和侯长缨三位专家的教育经验,让我收获颇深。

李镇西是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1982年以来曾获得“四川省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十大教育明星”等称号,被誉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人称“南李北魏”(南有李镇西,北有魏书生)。他在报告会上,给我们带来了《用爱心谱写教育的诗篇》为主题的报告。老师心中的教育之爱首先是一种依恋,这在教育修养中起决定作用,作为教师要对孩子有依恋之情,喜欢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声音,那就能愿意从事教育工作,就能从工作中获得职业的幸福。其次,教育之爱是一种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权、尊重学生的创造力……当然,与此同时,教会学生尊重他人。第三,爱是一种理解,教师要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欣喜、激动、沉思。当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观察、思考、倾听……便会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好学生,当教师在学生中有了威信以后,他们也会去听从教师的教导。最后,爱是一种责任。教育,是要让学生学会爱,更重要的是懂得爱,学会传递爱。平凡的生活中充满了值得孩子们爱的地方,所以要让学生去发现,去感受。作为教师,要让教育如童话般美丽、浪漫而富有情趣与诗意,教师可以用相机留下孩子们美好的瞬间,作为孩子们童年美好的记忆。老师还主张缔造“完美教室”,通过教室文化的营造,读书活动的开展,良好德行的养成,卓越课程的建设,生命故事的叙述,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也就是说要有快乐、有收获、有故事、有成长……让师生们在这个班级中感到幸福。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编织师生的生命故事,并追求一个完美的“结局”。最后李老师分享了他的“永远的未来班”,它有自己的班训、班徽、班旗、班歌,学生为了自己的“家”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凝聚了孩子们的向心力,自觉地发挥了集体的作用。老师用自己亲身的经历为我们传递了他的教育思想,为我们日后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李俊兴是广东佛山南海石门中学班主任,曾在南海班主任综合能力比赛中获得总分状元,是南海十佳班主任。他为我们做了《唤醒学生心中的巨人》的报告。唤醒集体,首先要踏步走,身为班主任关键要有“爱、信任、尊重”,要有良好的品格“大方、大气、沉住气、不放弃!”,那么最后必将心想事成。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他们的闪光点,作为教师一定要不放弃每一个孩子,不管是孩子进步还是退步,教师都要关注他们。其次是齐步走、小组走、拉着走,慢慢的,学生们的潜力自然而然的便会发挥出来,品格也会养成。最终,教育便变成了自我教育,达到了真正的教育。侯长缨是河南濮阳油田第一小学语文教师兼任班主任,全国第六届“优秀班主任”新教育“毛虫与蝴蝶”儿童阶梯阅读实验实践者与研究者,在2012年新教育年会上,被授予“完美教室缔造者”荣誉称号。他做了关于《缔造完美教室——毛虫班的故事》的报告,同样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刚刚踏上教师工作岗位的教师,我迷恋孩子们的叽叽喳喳,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当我融入了孩子们的叽叽喳喳的时候,虽然每一天都很平凡,但是每一刻却很精彩。我爱孩子们,尊重孩子们,理解孩子们,要知道脱离了尊重的爱就是一种伤害,我们不能以爱孩子而做出伤害他们自尊的事情,孩子都是在成长中的,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正确看待他们的错误,要采取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当我和孩子以朋友的身份谈心、讲题的时候,他们眼里没有畏惧,让我看到更多的是更加专注的思考、理解。虽然刚刚工作不久,每天的工作也很忙碌,但是当我看到孩子们一天天的成长,自己感到无比幸福。小学阶段正是孩子们习惯养成的阶段,也是品行养成的阶段,作为教师应该做的首先是要引导孩子在品德行为上过关。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的地方,我们不能仅仅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给一个孩子定性,只要有比较就一定有成绩在后面的学生,但是作为教师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而是应该引导他们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不断取得进步,树立信心,同时还要有耐心,小学生的反复性比较强,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因此当我们了解了孩子,知道了孩子们的需要,就能够游刃有余的帮助他们成长。学习了这些老师先进的教育思想以及管理班级的方法,我积累了许多经验,为以后的班主任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