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您目前的位置:教师发展-ssy>读书交流-市实验>正文

刘倩《榉树下》

发表时间:2011-11-17 阅读次数:469
  榉树下的思考
咱们市实验风雨兼程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光阴,而我活着活着就老了,忙着忙着就奔四了,我感觉越是快到不惑之年,自己的困惑反而比年轻时风风火火向前冲的时候多。一是身体走下坡路了,经常觉得力不从心,给小青年当师傅,带着一个组的人干活,总是怕耽误事,经常思前想后,心里乱乱的。二是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我还能创新吗?要创新怎么个创法?每当新学期开始,面对新思路,新方法时我就有黔驴技穷的感觉,这或多或少给我带来一些压力。我想,这也是大多数同龄人共同的感受。尽管如此,还是在不断摸索着,前行着。
这次校庆,尽管身体不适,我还是一再坚持;办公室很多同事和我一样,也是这疼那不舒服的,老人呀,孩子呀,都各有各的心事。但只要我们凑到一块儿,都在讨论校庆的哪个环节该怎么执行,发现了问题立刻和学校打招呼,生怕出一点纰漏,自己手里的那摊活更没有掉链子的。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大家?我还经常看到一群熟悉的老面孔,蒋校长、林书记、阎丽菊老师、邵晓青老师……她们也天天回到学校,忙这忙那,这让我想起了以前的岁月,课改实验、升学考试、学校改建、新校落成……大家也像现在这样,始终战斗在一起。再翻翻《榉树下》的篇章,我更是发现,多年来,咱们学校从领导到专家到老师,甚至连传达室的师傅们都从来没有敢懈怠过,市实验的品牌就是这样打造出来的。
前不久,无意看到的一段电视台词深深打动了我,年事已高的老演员说,看见戏台上的人吗,演小生的,就是岁数再大也得演出十五六岁的劲儿;演老生的,就是岁数再小也得学着样儿老态龙钟,什么老不老怕不怕的,自己演什么就好好地来。我们也是这样。既然是一线的老师,是学校的老教师,要好的心气是一路传承下来的,有些东西已经刻在了这所学校的骨子里,刻在我们心上,没有什么老不老怕不怕的,大家捆在一起,尽心尽力为学校,也为我们自己做点什么吧。
上一条:榉树下的思考下一条: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