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您目前的位置:课题研究-ssy>实验案例-市实验>正文

青岛市实验小学“适性课堂”教学实践科研案例 林伟

发表时间:2011-06-29 阅读次数:549
青岛市实验小学“适性课堂”教学实践科研案例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时间
2012.6
学科
数学
年级
五年级
执教教师
林伟
课题
在《长方体认识》教学中促进合作学习
教材版本
青岛版
 
(记录下实践过程中的一个策略、一个片段、一个目标的达成等,字数千字以内)
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各自拿出自己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你能从中发现什么?再进行小组交流。
(学生探究,老师穿梭于各小组之间,或是指导、或是聆听,然后组织集体讨论)
师:请各小组派一位代表说说你们发现什么?
小组1-A:我们发现长方体有平平的面,都是长方形,学生边指边数一共有6个这样的面?
师:还有补充的吗?
小组1-B:上下两个面都是相同的。
师:你们是怎么发现上下两个面是相同的
小组1-C:我们是观察出来的。
小组2:我们和1小组的基本相同,只是我们不是通过观察出来的,而是测量出来的
师;你们认为哪组的方法好?
生:2小组
师:为什么?
生:用肉眼看可能有偏差,通过测量后比较准确。
小组3:我们对小组1的观点有补充,有的长方体的6个面不一定是长方形,有时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师:你们的发现真不错,挺棒的。
(用幻灯片演示长方体的框架构成,然后引导学生用学具棒自己组建一个长方体。并分别讨论、概括、发现长方体有几条棱,相对的棱有什么关系)
师:通过刚才各小组讨论交流,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生:我知道了长方体的……
 
课后反思:
本节新课教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教学长方体的特征。共分三个层次进行:让学生通过感官了解长方体的面、棱和顶;利用教具学具和讨论,帮助学生自己去认识并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通过图像和练习,学生会看平面上的立体图,掌握长、宽、高。第二部分教学正方体的特征。共分两个层次进行:利用长方体长、宽、高的变化来认识正方体的特征,会看立体图;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