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您目前的位置:
课题研究-ssy
>
实验案例-市实验
>
正文
您目前的位置:
课题研究-ssy
>
实验案例-市实验
>
正文
青岛市实验小学“适性课堂”教学实践科研案例 徐珊
发表时间:
2011-06-29
阅读次数:
1038
青岛市实验小学“适性课堂”教学实践科研案例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时间
6.28
学科
音乐
年级
一年级
执教教师
徐珊
课题
在器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材版本
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
合作精神是音乐教育的强音。通过音乐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反应迅速,思维敏捷;通过音乐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合作中个体服从群体的关系,同时在合作中体验着同一情感共鸣,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集体观念和互帮互助的高尚情操,也可激发他们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竞争意识。
我在器乐教学中,在掌握了基本的吹奏方法后,只是吹奏教材中的歌曲,学生肯定会觉得厌烦,枯燥。我就找了一些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并且找来歌曲的伴奏,转换成合适竖笛的调,当他们练熟就合着伴奏,学生的学习,练习积极性很高。我每节课的课前2分钟都是才艺展示,现在越老越多的学生都会提前预约下一次的音乐课上台展示竖笛。去年学校举行了班级合唱比赛,要求一首合唱一首竖笛,我教的6年纪两个班,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在变声期,很多上学期嗓音还很明亮的孩子,下学期全变成了重低音,考虑到这一点,我把竖笛展示作为主要方面,合唱为辅,一个班演奏了《卡农》,我把总谱进行了一点改编,能够使各个声部,乐器的调统一,原本主要的3个声部旋律由竖笛吹奏,又穿插了小提琴,架子鼓,吉他和钢琴的伴奏,尽管排练的过程非常困难,但是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原本一些调皮的男孩,不太乐意吹竖笛的同学有了很大的转变,一下课就练习,生怕自己给班级扣分,而且能看出来大家都很享受这种过程,大家感觉自己就是乐队的一名乐手,而不单单只是演奏手中的这支塑料笛子。在排练和教学的过程中,他们感受乐曲、创作乐曲和表现乐曲的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使得他们的表演得心应手。从器乐的演奏中让孩子们找回了自信,充分展现了自我的表现能力,让他们的表现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这也正是我所希望看到的。这又让我想到了竖笛练习的另一优点,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以音乐为纽带,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
上一条:
青岛市实验小学“适性课堂”教学实践科研案例 宗杰
下一条:
青岛市实验小学“适性课堂”教学实践科研案例 董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