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您目前的位置:教师发展-ssy>读书交流-市实验>正文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

发表时间:2015-01-04 阅读次数:511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

王新玲

我是在百忙之中将这本书打开看的,也是源于一种习惯,我知道事情很多,看的时候难免会粗糙一些。但是我错了,我的习惯骗了我,这本书是伟大的美国作家杰克·霍吉而作,而我平时所看书籍基本是中国作家所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不免弯弯绕绕,而美国文学则截然相反,陈述事件语言浅显易懂,但是道理讲得深邃入骨。就像我初次品读《水煮三国》一样,简直是不可思议,很厚的一本书,除了每页不到一百个字就是连篇累牍的漫画故事,但是不得不说,留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习惯的力量》序言由国家人事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人事与人才研究所所长王通讯所作,他用简洁的语言,包含真挚的情感,强烈向读者推荐这本励志书籍,看见序言里的小故事,这本书便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即便时间再忙,都不会把看这书的时间压缩。本文的第一章便开门见山的直入主题,向我们讲述了什么是空想家,什么是行动者。杰克·霍吉说:给予行动者动力的,同时也是阻碍空想家进步的,那都是同样一件事物:习惯!他又说:我是所有伟人们的奴仆,唉,我也是所有失败者的帮凶。伟人之所以伟大,得益于我的鼎力相助,失败者之所以失败,我的罪责同样不可推卸。我不是机器,除了像机器那样精确工作外,我还具备人的智慧。你可以利用我获取财富,也可能由于我而遭到毁灭——对于我而言,二者毫无区别。抓住我吧,训练我吧,对我严格管教吧,我将把整个世界呈现在你的脚下。千万别放纵我,那样,我会将你毁灭。我是谁?我就是习惯。从这两句话中,我感悟良多。社会上有很多人,他们有的是空想家,有的是行动者,有的既是空想家,又是行动者,可是这三类人均没有取得伟大的成功和向往的生活。我想这就是作者说要说明的,他们没有将想和做结合起来。世界上有伟大的空想主义者,他们的思想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希望和动力,可是他们最终的结果均是失败。也有数之不尽的行动者,冒冒失失的行为不乏给自己增添了烦恼也给别人酿成了负担。

习惯是我们在某个时候有意识做出的决定,然后我们就不再思考了,而是一直这样做下去,通常是每天如此。是长期行为导致的惯性思维,还是惯性思维诱导了长期行为,似乎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在《习惯的力量》中,查尔斯·杜希格告诉了我们“习惯回路”的三个要素:第一步,存在着一个暗示,能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为模式,并决定使用那种习惯;第二步,存在一个惯常行为,可以是身体、思维或情感方面的;第三步则是奖赏,让你的大脑辨别出是否该记下这个回路,以备将来之用。慢慢地,“习惯回路”就变得越来越自动化。在我的世界观里,习惯一直是我又爱又恨的东西,它有时让你悬崖勒马,有时让你勇往直前,有时也会带你走向一条不归路。中国传统故事中,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老马识途,“温水煮青蛙”了。

联想到我自己,以前我经常有口腔溃疡。后来在一本书中看到喝柠檬水可以补充维生素c,于是我每天早晨都会在水杯中泡上柠檬水,养成了喝柠檬水的习惯,真的许久都没有长过口腔溃疡。

习惯的力量很强大,我们不可能忘掉坏习惯。然而,习惯本身也很脆弱,完全是可以被忽略、改变或者替换的,战胜坏习惯的方式是学习新的、更好的习惯。改变习惯的诀窍,是先辨别出“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这三大要素,然后让它们向更积极的方向转变。第一步,找出坏习惯并明确要替代的新习惯;第二步,找出习惯的奖赏并替代,当初形成这种习惯是为了追求何种回报,在试图满足什么渴求,现在,用一种更积极的奖赏替代原有的奖赏,并不断地反省和强化;第三步,找出暗示并努力克服,地点、时间、情绪状态、其他人、习惯临发生前的行为,都有可能是让坏习惯运转的暗示,找出之后努力克服。

查尔斯·杜希格也承认,虽然习惯可以替代,但也不会轻易成功,一方面,新习惯总是会受到旧习惯的干扰,另一方面,新习惯的形成需要经过接纳与顺从、变化与认同、内化与自然三个阶段。行为心理学研究发现,新习惯的形成存在“21天效应”,说一个习惯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重复。第一个7天表现为“刻意,不自然”,第二个7天表现为“刻意,自然”,第三个7天表现为“不经意,自然”。在用新习惯替代旧习惯的时候,除了不断提醒自己坚持之外,查尔斯·杜希格还建议我们,最好融入一个社团或组织,形成信仰。

英国作家王尔德说:“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成为习惯的主人,也就成为了自己命运的主人。就如查尔斯·杜希格在《习惯的力量》中说的一样:“如果你能诊断自己的习惯,你就有了改变习惯的自由和责任。如果你能利用习惯的力量,即使你陷入危机,一切皆可翻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