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实验小学教师外出学习回馈表
纪婉琦
培训时间
2014.11.1-2014.11.3
培训地点
南京
培训人
苏教版教材研究所
培训主题
苏教版教材课例大赛
本次会议听了很多节精彩的课,聆听了专家们的精彩点评。
特别是下列几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低年级:
《美丽的丹顶鹤》
孙曼曼老师执教的《美丽的丹顶鹤》一课体现了其优秀的教学素养和深厚的文化功底,课堂风貌亲切灵动,寓识于读、识读同步,识读互促、相得益彰,识写结合、以写固识,学生学习主动学有所得,主要体现了以下特色:
1.教学目标清晰合理。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低年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孙老师的课堂很好地体现了低年级的教学特点,学段目标和课时目标合理清晰。
2.读书指导明确实效。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明确了初读,初读有明确任务,有目标指向,加强字词理解的指导,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3.识字与写字教学落实到位,这也是本堂课的最大亮点。孙老师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重点指导了“之”“遥”“虑”“引”,四个字体现了汉字不同的特点,比如,“之”字注意关键笔画,“引”字突出“留有空白”,体现了识字与写字的基本规律和教学方法。写字教学中设计了修正环节,让学生对照例字“比一比”“再写一写”,这样学生的写字才会逐渐有进步,整堂课很好地体现了在教师指导下的识字与写字。
《学棋》
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落实课程标准中关于识字写字的要求,提高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的有效性,刘凤玲老师执教的《学棋》一课,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一是关注主体情感。从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出发,通过故事、游戏等情境设置激发兴趣,帮助学生自能识字、快乐识字,使喜欢学习汉字、主动识写愿望的生长有了土壤;
二是强化方法过程。保证课堂上学生动笔写字的时间,并进行认真的示范和较为到位的指导。从整体布局到基本笔画,引导学生经历“读贴——临写——对照——修正”的过程,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三是适度渗透文化。由单字的正常形态到组合的穿插和谐,引领学生品味汉字之妙,感受汉字的形体之美,丰富了识字写字教学的内涵。
四是重视习惯培养。规范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引导学生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识字6》
把握识字要求,指导灵活得法。本课的教学教师能准确把握低年级识字课的课型特点,目标明确,过程清晰,方法灵活多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体现了以下几个特色:
一、以读为本,识字悟文。语文课离不开读,课堂上教师能充分发挥读的功能,引导学生一遍又一遍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读准每个字音,读出词语的轻重变化,读出停顿和节奏,并且边读边想,读出画面和形象。读的形式多样,自由读,同桌互读,比较读,学生慢慢读出不同词语的不同感觉。学生读得字正腔圆,读得兴趣盎然,在读中加深了对字词和词串韵文的整体感知和理解。
二、突出主体,以学定教。课堂上教师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思想。尽管是低年级的孩子,但老师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试着自己去发现词串的规律,发现学习字词的规律,基于孩子的认知经验,引导学生用心体验词串组成的韵文所包含的丰富意象和生动的情景。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中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三、展开想象,丰富体验。教师能根据词串韵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体验词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和画面,感受词语的温度和意境,仿佛一个词就是一幅画,一串词就是一片独特的风景。无声的文字在学生的心灵世界中慢慢生动起来。
四、强调书写,指导方法。课堂上教师还非常注重学生的动笔写字的指导,根据汉字的笔画和结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先观察字形特点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点,然后板演范写,再让学生动笔书写。遵循汉字书写规律,指导得法,并且在书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取得较好的效果。
中年级
《三顾茅庐》
一、开课导入,简约不简单。本课讲述的是一个年代久远的历史故事,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距甚远。教师娴熟地运用课件和简练的语言介绍,引导学生穿越时光隧道,走进了群雄逐鹿战事频发的三国时代,走入了三顾茅庐的文本阅读。曲老师的导入新课可算是省时高效,简约不简单。
二、识字教学,厚重不沉重。中年段应教会学生自主识字,主动识字,养成独立识字的好习惯。本节课重在激发学生探究汉字文化的兴趣。其中包括字理的分析,汉字的演变过程,汉字的本意、引申义等。本课在生字“恭”的教学处理上,承载着厚重的汉字学,教师先展示了恭字的甲骨文写法,在绘声绘色的析形中帮助学生了解恭敬是发自内心,传递了中国汉字以行表义的特点。紧接着教师进行写字教学,充分落实了中段学生自主识字的要求,静心观察关键笔画,用心揣摩书写要领,专心描红仿写。最后的写字环节,教师的评价充分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生生间的互动点评,更是让学生听到了自己成长拔节的声音。“顾”字的教学,从说文解字中对页字本意的解读到延伸义的巧妙引导,从一个“顾”字到一串带有页字旁的字,由此及彼,由浅入深,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两个生字的教学内涵深重,涵盖了中国汉字深厚的文化底蕴,厚重而不沉重。
三、阅读教学,自主而民主。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语文实践包括听、说、读、写的实践。在本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民主的,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学习任务的布置是因学而教,学习任务的落实是自觉而主动的。在读通课文环节,曲老师放手让学生自由读、同伴互助读,自主扫清阅读障碍。在读悟课文第三自然段时,老师紧扣课题中的茅庐一词,让学生阅读第三自然段,感受隆中景色秀丽宜人,抓住具体描写景色秀丽宜人的四字词语,反复练读,想象画面,即理解了课文内容,又积累了好词佳句,一举两得。再次,老师从课题入手,围绕顾一词入手,引导学生找出刘备拜访诸葛亮的相关段落,学习运用抓住人物的动作,根据地点的变化,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等方法,练习背诵重点片段,从而积累语言,发展语言,运用语言。课末拓展阅读环节,曲老师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其他它故事,让语文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相沟通,树立大语文学习观。
高年级
《清平乐 村居》评委点评
导——温故知新。导入,犹如一部音乐的序曲,一开始就奠定了全曲的基调,又如小提琴演奏,弓一上弦,第一个音符就奠定了乐曲的基调,还好似下棋第一招,直接关系到全局的输赢。汪老师以高鼎的《村居》导入,调动积累,让学生比较诗词异同。如此,以旧知引新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并自然地导入课题。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词,汪老师就把发现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去发现,从而感知词的特点。
读——密咏恬吟。朗读从发声高低课分为高声朗读和“密咏恬吟”,前者得到多数老师的课堂教学的重视和运用,而诗词教学中,体会和再现诗歌韵味的有效方法恰恰是“密咏恬吟”。叶嘉莹先生曾解释:“高声朗读之时声音占主要之地位,因此读者所得的主要是声音方面所呈现的气势气概,而在密咏恬吟之时则声音之比重较轻,因此读者遂得伴随着声音更用沉思来体会作品中深远之意味”。汪老师让学生体味吴侬软语,沉潜其中,涵泳玩味,从两个学生融于景,融于情的朗读中可见教学效果。尤其是独具匠心的伴着《荷塘月色》乐曲的全体低吟浅唱,更是将诗词的形象美、意境美、声律美得到淋漓尽致的彰显。使得现场听课老师不由得击掌打拍。
悟——合作体会。生生合作,分别演翁饰媪,体会翁媪的幸福安宁;师生合作,以柔柔的吴语体悟“相媚好”的其乐融融,学生自主地体会到“与你生活在一起是最大的幸福”。引导学生从言到象,从象到意,知文对事,想象词中人和事的画面,深入人物的内心情感。自然生成。
写——恰到好处。写原本是每节语文课要关注的,而且此次大赛的主题是“识字写字”教学的研究,但是写什么,怎么写是要根据不同年段、不同教学内容而定的。汪老师针对五年级的学生着眼于“行款整齐、书写美观,有一定速度”的要求,精心设计了作业纸,与学生合作完成词的抄写:老师写了下阕,让学生当堂抄写上阕。而这个设计也是巧妙的,可以参照下阕的行款,而上阕藏有生字,且每行的字数有变化,又对学生有考验。写字的示范指导、评价反馈、书写效果都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