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心得——2009级3班王子文的家长

当今社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而因为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国情,每个家庭往往只有一个“宝贝,因此父母、爷爷、奶奶们往往对孩子比较溺爱,对孩子“管理”的比较严,往往只重视孩子的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对应该孩子做的事情进行“全包”,忽视孩子的自理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学习。因而造就了一批“小公主”与“小皇帝”。因此提高孩子的自理,扩大孩子与社会的接触面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此问题和大家做一下探讨:

一、与孩子沟通,摆正自己与孩子的位置,多听取孩子的意见,充分发挥孩子的能动性。

“沟通”才能“和谐”。大人与大人之间如此,大人与孩子之间也是如此。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把孩子摆在平等的地位上,与孩子交朋友,听取孩子的意见。记得王子文有一次过生日,我们就问他这个生日想怎么过,孩子说想和某某等一帮小朋友一起过,我们充分尊重了孩子的意见,在家里给孩子们做好吃的,买好生日蛋糕后,我们就悄悄的躲在另一个房间。看着孩子们唱着生日歌,互相说着祝福的话,又唱又跳。我突然感觉到孩子是真的长大了。事后,我问孩子,这个生日过的怎么样,孩子高兴的说,这是他过的最好的一个生日。通过这件事情,我认识到了与孩子“沟通”,尊重孩子意见的重要性。因此,在以后做什么,我首先都会听取孩子的意见,如果可行,就按照孩子的意见做,不行就讲明道理。

二、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好的生活习惯,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逐渐养成的。在学习方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首先要培养孩子爱读书的好习惯,“书中自有颜如玉”,只有多读书,才能拓宽孩子的知识面。我们先从孩子的兴趣入手,比如王子文对恐龙很感兴趣,我们就带他去买有关于恐龙的书籍,这样不仅满足了孩子的求知欲,而且识字量也大增。渐渐的,孩子就养成了爱看书的好习惯,然后我们再加以引导,让他看一些有意义的书,这样就把孩子引上了正轨。

我们在对孩子的习惯的培养时,一是实行“制度化”管理。规定应该首先干什么,其次干什么。例如在放学后的第一件事是做作业,做完作业后,就可以随便玩。没有商量的余地。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先做作业,后玩的良好习惯。二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该孩子灌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做作业,并进行检查,自己收拾书包等等。我们一般都不多加参与,只是在孩子遇到一定的困难时,加以引导。在孩子做的很好时,我们有时会加以物质的奖励,满足一下孩子的一个小小要求,让孩子有一定的成就感。如此,孩子有许多事情就抢着自己做,好的习惯就养成了。

三、多带孩子与社会接触,培养孩子“玩”的能力。

现在有很多家长只重视对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往往忽视对孩子的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引导。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把路与读书相提并论,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我们在对孩子的教育当中也十分注重这方面,几乎每年带孩子出趟远门。在“玩”的过程中,我们一般会对孩子讲讲一些相关知识和故事传说,并引导孩子多提问题。让他欣赏到优美的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观的同时,让他增长见识、开拓眼界。

记得他上大班时带他去北京,第一件事就是给他买了张地图,让他查找出行的最佳路线,带我们出去玩。这样不仅可以多识字、认识不同的标志,而且还能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孩子更自信了,觉得自己长大了,可以在陌生的城市为大人做向导。现在,已然养成了习惯,每到一地,就先买地图,规划我们的出行方案,这点让我们倍感欣慰。

在对孩子的教育当中,我们感觉到,在正确引导的前提下,应该多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尊重孩子的意见,充分发挥孩子自己的想象力。不要用我们大人的意志而束缚孩子的发展,或许孩子会不断给我们带来很多意外的惊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