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小学生阅读的一般步骤

发表时间:2009-12-01 阅读次数:444
[dvnews_page]&nbsp;&nbsp;<FONT size=5>&nbsp; &nbsp;小学生的阅读,并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读物的思想内容,吸取知识体味情感、欣赏语言等等。更重要的是学会阅读,掌握阅读方法,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也就集中在学法的指导上。 </FONT> <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学生读懂一篇文章常规的方法是按下列步骤进行的: </FONT></P> <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nbsp;(1)初读。通过全文,了解全文大意,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自学字词,这样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同时也对文章的语言、结构、写作目的有一个大致了解,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 </FONT></P> <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nbsp;(2)精读。按自然段边读边想。弄清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进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读懂内容,理清思路,通绕全文。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难,深入思考,解惑释疑。同时对课文的重点段落和美词佳句仔细揣摩,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分析文章的表现形式和写作技巧,吸取文章的精华,进一步对全文加深理解。 </FONT></P> <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nbsp;(3)悟读。学生的阅读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或文章的表面感受上,并不能做到"真知"读。如《穷人》一文,这篇课文通篇除了题目外,再找不到一个"穷"字,然而字里行间处处反映穷人的贫穷和困苦;全文也没有一个"美"字,而文章通篇赞美了穷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文章没有直接描述当时黑暗社会制度,而通篇却无情地按照揭露了不公平的社会制度对穷人的残酷剥削。学生要理解体会出这些思想内容,只赁故事内容是不会捕捉到的,是要透过语言文字,进行深入思考,从中悟出作者真正的目的。 </FONT></P> <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nbsp;(4)熟读。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要多读,达到熟能成诵,消化,使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尤其对那些词句优美、文质兼优的课文或段落,应让沉重熟读成诵。以便在便在自己的写作中也恰如其分地套用仿写。</FONT>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