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的指导方法 -阅读要明确目的
发表时间:2009-12-01 阅读次数:459
[dvnews_page]<P><FONT size=5> 在阅读中学习什么,即达到什么样的结果,也就是阅读目的。阅读目的对整个阅读起定向作用。它自始至终指导着阅读的进行,直至达到预想的结果。目前,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没有目的,不少儿童读课外书,只能了解一些热闹的情节;在阅读上,也是老师读到哪里,听到哪里,只会完成老师指定的活动。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于是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因而在阅读结束后也无法自我评价阅读效果。因此,教师在每次阅读教学中都应使学生明确该次阅读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法可寻地主动学习。 </FONT></P>
<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阅读目的确定不同的层次水平。一般说来,有以记诵问题解决的结果为主的记忆水平;有希望能够理解并在相似的中运用所学知识的模仿水平;还有使所学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的灵活运用水平。阅读能力低弱的学生,一般都处在前两种水平上。如分析一篇文章的结构,有的学生只求诀该文分了几个段落,甚至把各段段意也背了下来,他认为这样做,就是掌握了文章的内容结构。还有的同学从某一篇文章的分析中,掌握了某种"格式",如这篇文章是依据每个段落开头所揭示的表示时间词语来分段的。这样,他遇到同类似的文章也会如法炮制。但是这种迁移的广泛程度,是有极大限制的,因为这个学生掌握的"格式"只是事物外在形式的联系,而外在形式并非本质的东西。还有的同学则是从事物的内在联系中来认识文章段落的逻辑关系,从而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法。 </FONT></P>
<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5>不同层次水平的阅读,其效果当然是迥然不同的,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确立较高层次水平的阅读目的。如有一位教师在讲《再见了,亲人》一课中的"雪中送炭"一词时,设计了三层要求:(1)理解本义(字面义),(2)理解一般含义(比喻句)。(3)理解在本课中使用的意义和作用、本义;在隆冬风雪严寒中,有人送来炽热的炭火。一般含义:当处于危难艰苦的情况时,有人给以强有力的支援。当学生理解到这一步时,教师不该停止而要继续引导学生读文,从前文中体会到"带着全村妇女"这需要做一番动员组织工作;"顶着打糕"需付出一番艰苦紧张的劳动;"冒着炮火"有一番生命受到威胁的经历。在联系上下文,理解志愿军感动地流泪的原因。这样完成一个对词语的解释,不但有利于深刻理解课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而且对词语本身的认识也是深刻而灵活的。指导学生确立明确的阅读目的。能使学生对阅读对象和自己的知识准备有足够的了解。同时也能把教师的教学要求,转化为个人的目的,这样自发和引导相结合,不但有利于课堂上掌握知识,也直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FON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