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fish can fly .”
在一次课堂上,遇到了这样的问句:“What can you do ?”学生们纷纷回答:“I can …”于是我引入了很多关于动物的问句,其中有这样一句话:“What can a fish do ?”
一个学生回答:“A fish can swim.”
“Good !”我说。马上又有一个学生急切地举高了小手,希望回答同一问题。我犹疑了一下,因为教学内容多,任务紧。我是否应该给他这个机会呢?但是看着这个学生热切的目光,跃月欲试的表情,我情不自禁地点头示意他回答问题。
他“噌”地站起来,说到:“A fish can fly .”
这下课堂可开了锅。同学中有议论的、有笑的、有诧异的,我也在心里犯嘀咕:这么可能呢?A fish can fly .但我压抑了心中的疑虑,微笑着问回答问题的同学:“Why do you think so ?”
他理直气壮地答道:“我在动画片中看到,A fish can fly .还称它为飞鱼呢!”
原来如此。看来学生的解释还是蛮合情合理的嘛!我心中的疑团顿时释然,并且竖起大拇指称赞他:“Good boy !”
学生洋洋得意的坐下了,这下一发不可收拾,更多的小手兴致勃勃地举起来。我索性让他们围绕这一问题说个痛快。结果学生给出了许多不同的答案,可谓百花齐放。如:A fish can drink ; A fish can eat ; A fish can sleep ;A fish can hop ;等等。这样一个我未预料到的小插曲尽管影响了我的教学安排,但它让我回味无穷。
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发散思维可谓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表现。发散思维(思维的创造性)是存在于学生的内心,蕴藏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的,为人师者所要做的是发掘、保护学生的发散思维,促使学生乐于进行创造性思维。我在这一次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求异思维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学生的回答:“A fish can fly .”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进而带动大批的学生展开发散思维。在我后来的教学中,我始终重视了这一点。我发现班上学生能积极思维,乐于寻求同一问题的不同答案,且善于发现问题,这是多么有意义阿!
区实验二小
刘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