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片导入,设疑激趣
1、同学们看,这是(小云雀),你了解云雀吗?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就是——
3、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指导“雀”雀下面有4道横。
4、怎样的想法叫心愿?(迫切的,想要做的)用心地再来读一读题目。
5、小云雀的心愿是什么?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读不准的地方多读几遍,读通顺了再读下面的内容。边读边思考,小云雀的心愿是什么?
(二) 抓重点词、教授方法
1: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这些字词你都读准了吗?同位之间互查一下都会读了吗?最后一行全是多音字,谁能领大家读一下?
2、教方法:借助字典当中的解释,就能正确区分多音字的读音。就用这种方法,你能不能把这组多音字读准? (出示挨)谁先来读第一个词?大家评判。第二个呢?最后一个?让我们齐读。
3、评价看来用上这种借助字典解释的方法,同学们自己就能读准多音字。
4、出示“乱砍滥伐、泛滥成灾。这两个词比较难读,谁敢来挑战?这两个词中都有“滥”字,意思一样吗?选择正确的解释。有这组词让我们知道了:同一个字放在不同语言环境中,表达意思并不相同,需要字不离词的去理解。
3、指导书写:壤
这个生字笔画可真多,你有办法记住它吗?请2生说,办法真棒。你真善于总结,多观察,找规律、编顺口溜可以帮我们牢牢记住生字。我也有个好办法,是我精心设计的一个顺口溜:土壤带土,衣字拆开,两口在上,三横并排,两竖掐腰,挤进衣服。
让我们一起边说边顺口溜一边在书中描红一下这个字。注意关键笔画所在位置。打开你的书本,我们一起来。
(三)抓住脉络、概括内容
1、(指课题)初读课文你知道了云雀的心愿是什么吗?生说,师教师板书:沙漠——绿洲
2、小云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呢?快速浏览课文,结合大屏幕抓关键词概括一下:
出示:
小云雀和妈妈先看见 ;又看见了 ;想到了 ,于是产生了一个心愿: 。
3、概括:课文就讲了这样一件事。理清文章脉络、抓住关键词解决了为什么会有这个心愿就帮我们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 [教方法]
4、应用:自己也来试试?
(四)品读画面、感受重要
1、小云雀飞呀飞呀,他们到底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出示提示)
2、学生交流,教师出示2、5段。
3、小云雀看到的画面,给了你怎样的感觉,抓关键词谈一谈你的感受?
A:“黄沙漫天飞舞
B:“浑黄的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向下游冲去。”
C:淹没说明洪水之大。 “冲”写出来势猛。
抓住了关键词,能否读出自己的感受?是呀!多么可怕的洪水呀!
D、出示对比的句子,剥笋法引导深入体会打比方的妙处
“浑黄的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向下游冲去。” “浑黄的河水向下游冲去。”
1)、比较哪个好,为什么?(板书打比方)把什么比做了什么? 脱缰的野马什么样? 这样的打比方让你感受到什么?
2) “浑黄的河水向下游冲去。”写出了河水不受控制,放肆地四处乱涌,气势凶猛可怕的样子。(指读)你来读一下,读出你的感受!
3) 像脱缰的野马般的河水涌过来了(放录像)
4) 你的感觉是什么?
5) 小结作者把河水比做野马,一下子让小云雀和我们感受到了河水泛滥成灾。谁再来读出这凶猛的河水?
4、过渡:由此看出,用上了打比方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小云雀看到泛滥成灾的洪水,也看到了黄沙漫天飞舞的沙漠(放图片、声音),你能也用上打比方的方法把这幅画面说得更生动吗?
5、小云雀和妈妈看到了这样的情景(指画面)它们的心情是……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一起合作读一下2-8自然段,谁来当小云雀1人,谁愿意当妈妈1人,我们齐读旁白
6、(引入森林水库)森林真的是水库吗?那么为什么说它是水库?请同学们大声以自己喜欢方式自读课文第9段,读完后同位合作学习,抓住关键词完成练习中的第一题。
7 实物投影展示(生指着说)
8师总结、教方法:森林虽然不是水库,但是它也可以像水库一样蓄水,所以作者把它比做了水库,这是一种没有用“像、好象”这类词的打比方的句子。
9、应用:课文中还有一处也用了这样的打比方,你找到了吗?
生答,读读相关的句子。
你能从1、2两种句式中任选一个来说说森林的作用吗?
因为森林有调节温度的作用,所以说它是( )。
森林是空调器,因为它可以( )。
10、应用仿写:你还知道森林有哪些作用(3生说)。
选择一个你了解的作用,请用上打比方的方法来填空。
(五)总结深化,拓展延伸
1、课文学到这,此时你最想说点什么?(森林太重要了!)
2、正是因为小云雀看到了黄沙、河水……又了解到森林是水库、是空调器,所以它产生这样的心愿——(请全班齐读)
这也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呀!(全班齐读)
3、布置作业:
1)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人听,行动起来和好朋友开展一次环保活动。
2)继续搜集树木的作用,用上打比方写一份倡议书。
3)选做:拓展阅读《寂静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