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堂我分析
《春笋》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的开篇之作,它描写春天到来之际,春笋破土而出,向上生长的情景,热情赞美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和后面四篇课文共同描绘出一幅春景图,体现出新教材新、实、简、美的特点,是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美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17个生字,会写9个,学会4个偏旁部首;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春笋顽强向上的生命力。能力目标: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春天之美。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春笋的热爱,对春天和大自然的赞美。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我希望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发挥和朗读体悟的机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课堂教学。第一图象激趣,学习新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可爱的生字娃娃学生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扫除学生阅读路上的“拦路虎”,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第二是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训练。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通过自读、默读、齐读等方式,进入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第三多边互动,质疑探索。我想从互动中让学生学会质疑,同时,从日常生活的场景中去理解词语。因此,为了便于学生将语言特征和事物表象结合起理解“唤醒”的意思。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景:早上,爸爸妈妈是怎么唤醒你的?引导学生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理解“唤醒”就是“叫醒”的意思,体会春雷对春笋的关爱,并通过想象春笋听到呼唤时的心情,感受春笋对春天的憧憬和热切向往。其次,为了充分让学生理解春笋向上生长的过程,动画演示春笋怎样“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如此生动有趣的情境,促使学生情不自禁的主动观察春笋破土而出的过程,从而建立词语与事物表象的联系,根据画面理解冲破、掀翻、冒是什么意思,从中体会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突破重难点。再次,春笋的各种图片能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春笋的外形特点,促使学生快速准确的理解春笋长得 “像嫩生生的娃娃”,认识春笋的外形特征。下面,由我带领孩子们一起进行表演,把春笋在春风、阳光、春雨里向上生长的情景,用自己的小手表现出来,就是其中的“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这样,学生们能够更充分的理解春笋的生长过程,同时也通过有感情朗读激发学生对春笋的热爱,从而实现能力和情感目标。
我的课堂我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重在朗读的指导,同时,因为《春笋》也是一篇需要背诵的课文,所以我在课堂中通过朗读的指导尽量让孩子们也能够熟读成诵。
读书指导三步走: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一方面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在读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在指导读书时用了以下几个策略。首先重视初读指导。在正确、连贯的朗读课文上下功夫,要留出时间耐心指导,保证全班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读的琅琅上口,使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一目标落到实处。 其次是创设情境,启发想象,点燃情感。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要读进去“必须驱谴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启发想象,就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内心视像”,它能使课文内容像放电影一样,在学生头脑中浮现,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教学《春笋》的课上,让学生来“听范读,想画面”,从而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接着,我又针对学生爱表演的特点,让他们扮“春笋”,角色得到转换,想象也就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自然,他们的表演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春笋的顽强品质深深地烙在了他们的心里。对春笋的喜爱、赞美之情也就油然而生。因此,感情朗读非常到位。 再次是鼓励欣赏法。我觉得在朗读中,只要老师能够注重情感地投入,以友善的微笑,真诚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通过简短、恰当地评价,就能够让学生品尝成功的欢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同时能以委婉、幽默的措辞指出学生的不足,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如“你读得真流利!”“你读得比老师还好。”“你的进步太大了。” “他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春笋在欢快地笑,使劲地长呢!”朗读过程中的评价,不仅有教师的评价,还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包括互评、自评。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又培养了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从而确立了主体意识。教师及时鼓励点评,激励学生充分的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通过以上的一些朗读指导,我也发现孩子们朗读的兴趣非常浓厚,特别是利用低年级孩子喜爱表演的特点,我还和孩子们边做动作边朗读,使得孩子们不仅爱读,乐读,也能够读出对春笋的喜爱之情。
我的课堂我反思
“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就在这美丽的春天,节节高的春笋长出来了,本来想带孩子们去领略春笋的可爱与勇敢,但一堂课结束之后总会有些许遗憾。我想在以后的课堂中还需要逐步改进,比如更耐心、细致地指导朗读,除了想画面做动作,也多利用其他的方式来进行更细致的朗读指导,让孩子们读出情感。这一节课,孩子们之所以感觉学得快乐,是因为这节课上,他们真的动起来了,真的说起来了,真的笑起来了。我想,我们经常说课堂上要让孩子们思绪飞扬,个性张扬,要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性,促进自我的发展,其实关键是我们有否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兴趣真的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够真的把孩子们的兴趣都调动起来,相信我们的课堂会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