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一个人出生到上学前,以家长为代表的长辈对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听话”。“听话,妈妈正在做饭,不敢过来,小心烫着。”“听话,爸爸正在打麻将,不敢乱,给你两毛钱。”“听话,爷爷累的慌,你不要烦,自己在那儿安生玩。”“听话,奶奶身体不好,自己在家玩,那儿也不去。”“听话…… ”“再不听话,看我不打你……”“真累人,孩子多会长大就好了。”孩子第一次脑发育最好的时期就这样由于种种原因在家长的“爱”与“烦”的过程中悄悄地过去了。在家长每天不知是央求还是训斥的“听话”声中,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己动手尝试认识世界的机会基本被扼杀了。
到上学时,以家长为代表的长辈对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学”。“去了学校好好学,爷爷没念上个书,一辈子受穷,你可不能像爷爷。”“去了听老师的话,好好学,将来考上个大学,给奶奶争口气。”“去了学校好好念,考到那里你爹就是砸锅买铁也要供你念到那里。别做其他没用的事。”“娘就指望你念个书,只要你能考第一名,娘再苦再累也不怕,娘啥也不用你干,你别让娘伤心。”“离了念书,这个社会啥也干不好,叔叔算是明白了这个道理。”“不念书,看你以后怎么弄。”孩子一开始就接受了太多太多的只注重知识,而不注重能力的教育,而忽视了其他综合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心理能力的发展。孩子只知道好好学,至于学不好以后怎么办却没有人告诉他们。所以一但出现差错,就会造成心理失衡。
面对人生的第一次选择中考或高考,因为中国的考试到目前基本还是选拔性考试,许多的孩子因为高校指标等种种原因而成了被高一级学校拒之门外的失败者。这时,父母等长辈等十余年的“心血”付之东流,恨铁不成钢,一句“没出息”,我想是比较文明、轻的训斥了,更有甚者,讽刺、挖苦甚至打骂,给孩子心灵上造成了异样的痛苦,有的出走,甚至轻生,给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听话---好好学----没出息”这三句话完全可以涵盖中国父母望子成龙的急切心理和发展趋势,是中国式的家庭教育内容。父母的这种期待是无可厚非的,但这些话不断重复达到的教育效果却是极其片面的,是存在于一个落后于时代精神的低层面上的。教育实践者不但要在校内针对自己、学生、还要延伸到校外去面对家长十几年的“误导”,可谓任重而道远。